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供水管理>经验交流 > 正文内容

经验交流

关于供水分区计量分析应参考几个关键

作者:王志军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24-12-13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一、概念与目的

  概念:供水分区计量是将供水区域按照一定规则划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块,在各个分区的进水口、出水口等关键节点安装计量设备,对进出水量进行精准测量与统计。

目的:通过分区计量,旨在精准掌握不同区域的用水情况,及时发现并定位管网漏损、用水异常等问题,从而提高供水管理效率、降低供水成本、保障供水服务质量。


二、分区方法

  按地理区域划分:依据城镇、乡村等的自然地理界限,如河流、山脉、道路等,将供水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分区。这种划分方式简单直观,便于与当地行政区划等相结合进行管理。


  按管网布局划分:根据供水管道的走向、管径大小、分支情况等管网拓扑结构来划分。例如,可将一个大型环状管网按照不同的环或支状管道划分为多个分区,有利于精准分析管网各部分的水流状况。


  综合划分:结合地理区域和管网布局的特点进行综合划分,既能考虑到地理上的管理便利性,又能兼顾管网水流特性,使分区更加合理有效。


三、计量设备选择与安装

  选择:常用的计量设备有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水表等。电磁流量计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但价格相对较高;超声流量计非接触式测量,安装方便,对水流干扰小;水表则多用于较小口径管道及分户计量。需根据分区管道的口径、水流特性、精度要求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计量设备。


  安装:计量设备应安装在管道的直管段上,避免安装在弯头、三通等水流扰动较大的部位,以保证测量精度。同时,要确保安装位置便于维护、检修和读数,且安装过程要严格按照设备的安装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安装质量。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

  漏损分析:通过对比各分区的进水总量和出水总量,可计算出分区的漏损量。如果漏损量超出正常范围,就可以进一步排查该分区内的管网是否存在漏点,精准定位漏损区域,便于及时修复。


  用水规律分析:收集不同时间段各分区的用水数据,分析其用水高峰、低谷时段,了解各分区居民、企业等的用水习惯和规律。这有助于供水企业合理调整供水压力、安排供水调度,提高供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异常用水检测:当某分区的用水量出现突然大幅增加或减少等异常情况时,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和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并调查是否存在非法用水、管网故障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实施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提高漏损控制水平,降低水资源浪费,节约供水成本。能够更精准地了解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和特点,为供水规划、调度提供有力依据。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用水异常情况,保障供水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挑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计量设备的购置、安装和维护。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分区划分的合理性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供水区域的发展变化。

分享到:
发布:沈诗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