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独家资讯 > 正文内容

独家资讯

以真抓实干精神贯彻落实“新国标”

作者:李裕桂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10-12-28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编者按】2010年12月14日,广东省城镇供水协会2010年度水质工作会议在珠海召开。广东省水协秘书长李裕桂在会上作了题为《以真抓实干精神贯彻落实“新国标”》的讲话,简明地回顾了我省供水行业近年贯彻“新国标”所做的努力,提出了明年的工作方向,对各地城镇供水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全文刊载,供广大读者参考。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今天,由广东省水协技术咨询部组织的供水水质工作交流会议,交流各地供水企业水质管理经验,这就好比是一个贯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新国标”)的加油站。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城镇供水企业的产品质量——供水水质,更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确保水质,这是我们每一个供水人所肩负的重任。供水水质问题,省建设厅一向非常重视。今年10月8日,到任没几天的城建处郭壮狮处长即与陈辅淳副处长专程前往遭受“9.21特大洪灾的高州市检查供水水质安全工作。今天,省建设厅城建处的领导也参加这次会议指导工作,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欢迎。

  贯彻落实“新国标”摆在全省城镇供水企业面前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过去的一年,我们广大会员单位在提高供水水质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省水协牵头先后建立起来的北江、韩江、西江“流域水源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体系”,在三大流域沿线供水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加强对源水水质监测预警,有力地保障了供水水质安全。例如:今年发生的“7.12福建紫金矿业废水污染饮用水源事件,韩江流域的预警体系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污染源发生在韩江的上游,汕头、梅州、潮州等水司马上加强对源水的监测,通过预警体系及时发送源水水质最新检测数据,流域各水司密切关注预警体系的信息变化,及时应对,保证了供水水质安全。

  广州市为了提高供水水质,在2008年月12月动工的西江引水工程,今年9月29日正式通水,管线全长71.6公里,其中2条各47.6公里DN3600mm原水主干管,从佛山三水引取Ⅱ类水质的西江水至广州输送到西村水厂、江村水厂、石门水厂置换原有水源,工程总投资概算89.53亿元,取水设计规模为350万/d。优质的西江水入穗后,水质更稳定,广州中心城区市民反映自来水口感很好,真正喝上“放心水”、“优质水”了。佛山水业集团也开辟了采用西江水为第二水源,改善了供水水质。

  不少供水企业为了提高管网水水质,在企业仅仅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仍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在管网改造方面。例如:佛山水业集团根据管网的存在问题,框算至2020年底改造陈旧管网总长达370公里,需投资3.2亿元,并已有计划地逐步开展。汕尾市水司近年来投入了455万元完成东涌镇管网改造,投入115万元改造市区旧管网,供水水质有了很大改善。

  过去我们说过,贯彻实施“新国标”,是指所有城镇供水企业的产品——自来水水质要达到“新国标”的指标要求,而并非是要求所有城镇供水企业的水质检验手段要达到检验106项指标的水平。这已经是广大供水人的共识了。但是,城镇供水企业,不管大小,必要的检验手段是需要的,去年我们建议:县镇级供水企业起码做到自检浊度、色度等9项指标,并根据当地原水水质状况适当增加检验项目;地级市、县级市、区级供水企业化验室必须实现自检42项常规项目,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部分非常规项目;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南海等水质监测站已具备106项检验能力,希望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接受其他城镇供水企业的委托代检。我们的建议,是实事求是的。各地城镇供水企业通过添置检验仪器设备、加强对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引进人才,在不断提高检测手段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据省水协2010年第一季度不完全的问卷调查结果,已做到自检“新国标”106项指标的有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东江水务、中山、南海、番禺等8家供水企业的水质检验部门。今年12月中旬,肇庆水质监测站也加入了实现“新国标”106项自检能力的行列。汕头市水司近年投入2700万元建的水质检测中心基建工程已竣工验收,实验室装修和采购仪器设备项目进入招标阶段,预计2011年初完成“新国标”106项检测能力,并将在粤东发挥接受委托代检作用。达到自检常规42项指标的尚有惠州、顺德等水司。

  难得的是东莞石龙镇西湖水厂,是日供水量仅2万多立方米的村级企业,供水面积仅3.8平方公里,管网设置含在线余氯、浊度等水质监测点就达36个。该厂十分重视水质问题,近几年通过加强对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添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精密天平、气相色谱仪、建立无菌室等软、硬件建设,化验室自检项目达46项(包括苯、林丹、六六六等非常规指标),作为村级水厂能做到这样是很不简单的。

  2010年9月,由省水协推荐,经中国水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的共同审核确认,我省今年有一批水厂符合“新国标”,水质指标全分析合格。这说明我省城镇供水企业在贯彻“新国标”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虽然一些城镇供水企业因没来得及进行出厂水水质全分析检验等各种原因没有自荐,但是全省仅有的这批“水质达标水厂”,亦说明我省城镇供水企业实现水质达标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新国标”全文强制,要实现供水水质不折不扣的达标,各地城镇供水企业面临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一、必须进一步改造完善净水生产工艺。目前我省绝大多数供水企业都是采用传统净水工艺生产自来水,实现深度处理的不多。一些水厂经过长期运行的净水工艺设备,由于疏于管理或资金缺乏等原因,已呈现陈旧、老化、破漏等问题,而未能得到更新改造。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各个供水企业重视和解决的。不少县镇供水企业对原水、待滤水、滤后水、出厂水等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不够完善,以化验室代替净水生产岗位的检验管理职能的情况比较多,希望这些企业尽快建立和完善水厂生产班组、厂(公司)化验室两级水质检验管理制度,大、中型企业必须建立生产班组、厂化验室、公司化验中心三级水质检验管理制度;经济条件许可的单位应设置在线水质仪器监测,增加深度处理工艺,确保供水水质。

  二、加大输配水管网改造的力度。各地城镇供水企业的输配水管网,程度不同的还存在镀锌管、灰口铸铁管,个别地方还使用着几十年前铺设的石棉管、陶管,而且使用年久,锈蚀、漏损严重,影响水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2009年底,根据汪洋书记“我省将宜居城乡建设和推进城市化作为扩内需、促增长的重要举措”的指示精神,省水协向会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的75家供水企业的调查资料统计:近年需要进行输配水管道改造的,21个地级市共计4805公里,需要投资37.7亿元;41个县、区共计2303.4公里,需要投资19.9亿元;14个镇共计264.6公里,需要投资2.569亿元。这些都说明,各地在改造陈旧管网方面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省水协在向省建设厅汇报的调查报告中,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城镇供水资金投入的力度。各地城镇供水企业,除了积极向地方政府反映企业的困难、力争得到政府财政、政策上的支持以外,还应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金有计划地投入到陈旧管网改造工程中,问题严重的先改造,一段一段逐步进行更换,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网水水质,同时也可以降低漏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逐步地提高企业的水质检测能力。我们建议的县镇、地级市等供水企业检测能力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检测要求。各地供水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原水状况,适当地添置检验仪器设备,增加检验项目。并且按照“新国标”水质检验频率要求,每半年委托有能力、有资质的兄弟水司化验中心进行出厂水检验全分析一次。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有资质、具备“新国标”全部指标检测能力的化验中心,在完成自身检验任务的同时,应接受其他不能开展106项指标检验的供水单位的有偿委托检验。

  希望各地城镇供水企业,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加强信心,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新国标”,以优质供水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要,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索引号:A-3851 作者:李裕桂
分享到:
编辑:林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