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独家资讯 > 正文内容

独家资讯

广州市15条城中村改水已完工通水超90万人口受益

作者:周丹藜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20-01-14 点击数: 字号:【

广州市15条城中村改水已完工通水超90万人口受益

  笔者从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获悉,2019年广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大冈村等15条村社的自来水改造项目”完工并提前通水,约90万居民年前可用上量足质优的自来水。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广州市政供水管网服务范围局限于中心城区;80年代中后期,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紧跟城市发展节奏,加快供水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并逐渐将市政供水管网延伸到部分城中村区域,条件成熟的村逐步开始连接市政管网使用自来水。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只能由村先行安装总表供水,各村总表后管道由村自行投资建设、管理,收缴水费。

  2000年以来,随着城中村发展提速,流动人口大幅增长,但大部分村由于没有持续管理、维护村内供水管网,导致村内供水设施陈旧、老化严重,难以满足村民用水需求,城中村“用水难”的问题逐渐凸显。

  葵蓬村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典型“城中村”。 罗先生是荔湾区葵蓬村土生土长的人,说起以前村里的供水情况,一言难尽道:“以前一到用水高峰期,尤其是夏季时候,大家都抢着抽水,我还买了个小型储水罐装在门口,用来抽水储备,不然到了晚上水压很小,有时候会没水。”

  据悉,十几年来,葵蓬村里自建的供水管网一直没有更换,管材多为灰口铸铁管、普通塑料管,由于供水管道建设年代久远,且维护不到位,水管出现锈蚀、老化,葵蓬村的自来水水量、水压、水质均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为满足用水,居民、商铺纷纷采用水泵直接抽取市政自来水,此举反而加速管道老化,导致高峰用水期缺水问题日趋严重。

  葵蓬村的用水情况是广州很多城中村的“写照”。此外,一些城中村内管网漏损严重、水费分摊问题突出;供水设施原应由当地村委负责管理,但运行维护经费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水平较低,无法实现供水设施良性循环;个别城中村甚至还存在违章用水和截留水费等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扰乱正常供用水秩序。

  为解决城中村居民用水难题,提高城市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今年率先推进葵蓬村、沐陂村、大冈村、米龙村等15条村社的自来水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并成为解决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截至2019年12月底,15条村均已实现完工通水,标志这项民生实事变成落地生根的惠民福祉,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广州市15条城中村改水已完工通水超90万人口受益

  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改水项目办的工作人员说:“每个实施改造的村,用水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要求制定施工方案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以葵蓬村为例,该村用水范围广,大部分用水区域集中,但局部用水点位置偏远且水量少。我们会同设计单位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结合实际用水需求,进一步细化方案,优化管线路由,调整管道口径,合理有效地改善居民用水环境。”

  葵蓬村是这15条村中率先享受到城中村供水改造带来实惠的村落。据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村内的供水管网已完全可以满足高峰用水期居民的用水需求,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并由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抄表服务到楼,按市发改委批准的价格计价收取水费,一定程度降低了村民的水费支出成本,困扰居民已久的用水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改水工程通过严格按规范优化村内可通行消防车道路和市政消火栓的数量及布局,降低了村内的消防安全隐患,使葵蓬村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此外,市政消防供水管网范围外、村内无法通行消防车的道路,需由村委自行组织实施,同步配套消防加压设施。

  “以前一到用水高峰期,自来水就细得像线一样。现在供水比以前好了很多,不论什么时候拧开水龙头,都有哗啦啦的自来水流出来啦!”罗先生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坦言道。

  据悉,城中村供水改造项目由各区政府统筹,自来水改造资金(路面除外)由广州市水投集团全额出资,其属下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委托各区开展城中村供水改造工作。据统计,15条村累计安装管道约580公里,新装约2.7万只水表,新增消防栓1225只。通过实施城中村给水改造,解决城中村生活、消防供水隐患,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推动城中村供水服务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表示,改水工作能高效推进离不开各区政府、镇街、村委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该公司将以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根本目的,用心用情多办民生实事、多解民生之忧,大力推进其他城中村供水改造,推动城中村供水服务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使得发展的成果由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

索引号:A-6629 作者:周丹藜 作者单位: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分享到:
责任编辑:郭建贤 执行编辑:林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