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独家资讯 > 正文内容

独家资讯

广州自来水水厂绿色节能水质保障科技成果通过专家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刘艺琳、李婧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23-09-18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近日,由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完成的“南方亚热带地区给水厂绿色节能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的成果评价,本次会议由5名给排水领域资深专家组成专家组,清华大学张晓健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指导我国南方地区自来水厂安全高效运行、应对水源突发性污染处置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生物滤池


  自来水的常规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根据水源水质和对出厂水水质的要求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在生物预处理曝气滤池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使原水所含有机物及氮等营养物质被生物膜吸收利用而去除,从而提前降低原水中的氨氮等污染指标。


  然而,生物预处理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难题,如滤料板结、曝气不均、滤柄内腔滋长大量贝壳形成严重堵塞等。  


生物预处理系统存在滤料板结、曝气不均、滤柄堵塞问题


  广州自来水公司本项目开发了一种高效漂浮型陶粒膨胀床生物滤池(EBF)技术,利用密度与水接近的浸润陶粒,与网箱模块有机结合,可实现低曝气流态冲洗,出水中铁离子、氨氮、高锰酸盐和浊度指标均显著下降,原有池型的贝类滋生维护难也得到缓解,电耗大大降低,维护费用减少超过50%。


EBF池滤料干净、滤柄无堵塞情况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寻求投加控制“更优解”

  目前,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已在珠江下游地区大规模应用,但仍存在微型生物穿透、臭氧投加量不易控制等难题。


  本项目针对南方地区水源与原水水质特征和滤池运行特点,提出臭氧投加控制和炭滤池反冲洗的优化关键技术,优化臭氧投加量,合理调整活性炭滤料及垫层更换周期,消除微型生物进入清水池风险,使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实际使用中臭氧消耗大幅降低,达到提高臭氧利用率和节能降耗的效果。

超滤膜涂层技术研发,抗菌抑藻能力获提升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超滤膜技术是给水深度处理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因有机物堵塞膜孔或沉积在膜表面的情况,可能造成跨膜压差增加或产水量降低。


  本项目提出混凝、吸附、氧化不同预处理技术优化组合,通过协同作用降低进水不同特性组分有机物,高效控制膜的有机污染;针对膜生物污染,研发了一种简单、绿色、经济的超滤膜方法——“单宁酸-铜-铁”涂覆改性超滤膜,此类涂层利用铜的杀菌特性和单宁酸的抑藻能力,赋予超滤膜抗菌抑藻特性,水通量与原膜相当,可有效缓解膜生物污染,且改性成本低,改性时间短。


北部水厂超滤膜工艺


  本项目针对南方湿热地区自来水生产中的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等工艺,进行全流程关键技术研究,在水厂水质安全保障和绿色节能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助力实现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将继续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科技成果总结、提炼及成果转化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供水事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社会双重目标。

索引号:A-14858 作者:刘艺琳、李婧 作者单位: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分享到:
审稿:林志华(编辑) 复核:林桂全(副主任) 发布:陈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