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独家资讯 > 正文内容

独家资讯

喜讯!花都水厂再获省级设计一等奖

作者:邓安永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近日,花都水厂及配水管道工程在2025 年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定(市政公用工程类)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成果。


  花都水厂及配水管道工程投资约16亿元,选址位于狮岭镇集贤村,首期设计规模为48万m3/d,占地面积为407亩。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引入江水源的战略性重点项目,该项目承担着决广州北部区域供水缺口、优化广州市供水布局、提升广州供水安全能力和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的重任。花都水厂集引水、制水、应急调度多功能于一体,规模大、系统复杂、安全性要求高。项目设计一直秉持“智慧创新、稳健高效、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理念。


智慧创新


  项目深度应用BIM技术,搭建BIM+GIS协同管理平台,实现设计、施工、采购等全过程智慧化管理,对质量、安全、进度、投资进行精准管控。运行中,依托BIM与大数据、AI分析运维等技术,实时精准感知水厂各工艺段流量、液位、压力、水质等生产数据,实现智能控制。BIM技术荣获多项全国大奖。搭建国内“领先”的智慧安防体系,全方位部署摄像头、门禁、热成像设备及无人机,24小时全天候、全场景精准识别、轨迹追踪、非法入侵报警,全方位保障生产安全。配备智能照明、智能喷淋及景观水景,可根据时间、天气、温湿度等自动调节控制。


花都水厂排泥水系统


  创新泥水处理模式,提高排泥水处理效率,排泥水处理系统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相关技术获3项实用新型专利。花都水厂积极搭建“工艺全流程智慧决策系统”,通过AI智慧控制、海量数据处理,精准预测非线性工艺参数,动态优化絮凝投加、消毒控制、沉淀排泥及滤池反冲洗等七大生产环节,实现生产运营的智能化控制和智慧化决策,打造AI与工艺仿真深度融合的“数字水厂”。


稳健高效


  花都水厂调度中心创新搭建数字化生产调度与远程控制系统,实现水源、水厂、加压站集约化、无人化调度控制。絮凝沉淀池创新采用“网格+折板”絮凝组合设计的方式,可有效应对北江水源低温、低浊、不易沉降等难题,2条大产线+4条小产线互联互通又可独立运行,大大提高突发情况下的备用能力。滤池配备22组独立的阀岛控制系统和浊度仪表,可根据每个滤池的运行情况调节滤速和反冲洗周期,实现高效、精细化管理。水厂3座清水池总调节容积达到6万立方米,可根据每天高、低峰用水需求进行科学调节。


花都水厂絮凝沉淀池


  投加间采用高度集成式设计,设置“全面+应急”净水药剂投加系统,保障水质突变时可快速精准响应。花都水厂还配套建设芙蓉嶂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在北江水源发生突发应急事件等极端情况下,可保障花都区15天正常供水,大幅提升全区供水可靠性和韧性。


绿色环保


  花都水厂依山分级布置,巧妙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形地貌,以及厂区和城区相差45米的地势差,使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完全依靠重力自流,有效降低能耗;融合净水功能、海绵城市和岭南水文化理念,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旱溪等手法,打造阶梯雨水花园生态景观;清水池采用地埋式设计,地面上打造生态公园,既节省用地和提升环境,又兼具应急供水与生态景观功能。


花都水厂生态园林


  花都水厂将大部分排泥水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将压滤液处理后回用于厂区内的道路冲洗、车辆清洗及景观绿化用水等。通过构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双处理系统,实现生产废水的全部回收利用及厂区污废水的“零”排放,年节约用水量可达1000万吨。污泥处理采用 “高压薄腔”全自动板框压滤工艺,使脱水污泥含水率小于60%,每年可实现近2万吨脱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同时,花都水厂致力打造集“制水、教学、科研、展示、创新”为一体的多元复合水厂,在厂内配置了国内领先的智慧化无人实验室、水文化展厅、会议培训中心等,实现产、学、研高效融合。其中,水文化展厅以“水”为脉络,融合现代化展陈技术与沉浸式体验场景,让观众在互动中直观感受水文化、水智慧、水责任。


  花都水厂不仅为广州北部供水安全筑牢屏障,更以 “生态化、智慧化、多元化” 设计,为粤港澳大湾区市政公用工程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板。未来,花都自来水公司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水动力”。

索引号:A-16427 作者:邓安永(摄影:曾庆毅)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自来水有限公司
分享到:
审稿:沈诗岚(编辑) 复核:林桂全(副主任) 发布:陈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