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独家资讯 > 正文内容

独家资讯

当新人遇上老师傅:中山公用水务里的“超燃”师徒情

作者:王锴熠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25-09-30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在中山公用水务,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没有三尺讲台,却以管网为“黑板”、仪器为“粉笔”;他们不教书本知识,却把守护“生命之源”的本领倾囊相授。在这里,“传帮带”从来不是简单的技能传递,而是一代代水务人初心的接力、匠心的传承。


管网旁的“师徒课”:用脚步丈量责任


  城市地下的供水管网,是水务人守护的“血脉”。从认管线图到握听漏仪识异响,从阀门保养到维修漏点,师傅们把几十年攒下的“真经验”揉进实操里,手把手教徒弟辨听水流“健康密码”。


南头分公司冯志和与卢斌伦


  新人有话说:自从学习管网巡察以来,师傅教我雨天重点查低洼处阀门,夏天留意老旧管网接口,就连弯腰检查井盖的角度都有讲究。以前觉得巡检是“走流程”,现在才懂每多走一公里、多听一处异响,就是为居民用水多添一分保障。接下来我要把辖区管网“刻”在脑子里,学好新的智能巡检工具,早日让师傅放心把管网巡检的担子交给我。


  “多走一步、多听一声”,师傅教的不仅是认路修管的技术,更是 “走遍管网,才能让居民用水放心”的责任。


抄表路上的“师徒课”:用街巷记初心


  抄表员的脚步走遍城市街巷,师傅们带着徒弟看水表、记数据,更教他们“从数字里找异常,从交流中知需求”。


黄圃分公司吴世康与冼兆星


  新人有话说:有一次抄表发现一家用户上月用水10吨,这个月突然30吨,师傅说大概率是家中漏水了。我们上门提醒后,用户果然发现马桶密封圈损坏,及时维修避免了浪费。我深刻感受到抄表工作不仅是看表读数、录入数据,更是对用户的负责。往后工作中我也要主动学习新工具、新思路,既要传承好师傅的老经验,争取早日成为能独当一面、让用户放心、让师傅认可的抄表员。


  “多核一遍、多提一醒”,师傅教的不仅是读数技巧,更是 “走遍街巷,也要守住用户信任”的初心。


水厂巡查的“师徒课”:用双眼盯牢供水关


  水厂是城市供水的“心脏”,师傅们总带着徒弟绕着水厂走一圈又一圈,沉淀池的矾花、滤池的水位、泵房的电机声,都是师傅带徒弟巡查的重点课。


东凤分公司陈权长与张逸


  新人有话说:我们水厂维修班涉及的设备多、知识面广,我的师傅总是耐心地为我讲解每一个步骤。师傅总说“水厂巡查是供水的‘第一道防线’,差一点都可能影响水质和水压”。现在我每天巡查都会提前查历史数据,对照着看变化,遇到不懂的就记在本子上问师傅,往后我也要像师傅一样,把水厂的每台设备、每个参数都摸透,守好居民用水的“源头关”。


  “多盯一眼、多走几步”,师傅教的不仅是识设备、记数据的方法,更是“守好水厂每一环,才能让居民用上放心水”的严谨。


抢修现场的“师徒课”:用风雨践担当


  每当遇到水管爆裂,抢修班组总是第一时间出发,这里是“传帮带”最鲜活的“课堂”。


火炬分公司蓝泽友与刘涛


  新人有话说: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给我感觉“这活比想象中更累更脏,一身汗一身泥是常态,但师傅说习惯了就好。看着自己拧好的螺栓、装好的水表能让水哗哗地来,心里特踏实,才知道这工作这么重要。师傅要求严、规矩多,但都是为我们好。虽然现在啥都慢,但我会多看多问多练,早点成为像师傅那样靠谱的人!”


  “多抢一秒、多扛一点”,师傅教的不只是抢修技术,更是 “风雨里也要守住供水希望”的担当。


实验室里的“师徒课”:在毫厘间守水质


  水质检测实验室里,试剂的配比、数据的小数点,都连着居民杯里的“放心水”。


中山公用水质检测公司梁景堂与张健豪


  新人有话说:


  在实验室里,我不仅学习了实验流程和仪器操作,更体会到了现场采样的代表性、检测时的规范性、有机系统体系下检测数据有效性和严谨性。现在我每次做检测,都会想起师傅说的“我们测的不是数字,是老百姓的健康”。我要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在复杂重复的检测流程中坚守住质量的传承,用科学敬畏之心守护供水安全。


  “多校一次、多验一遍”,师傅教的不仅是精准操作的技巧,更是 “毫厘不差,才能守住水质底线” 的坚守。


营业厅里的“师徒课”:用窗口递安心


  水务营业厅的柜台前,师傅们总把“细节”挂在嘴边——给老人递上老花镜、耐心讲解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让居民踏实”的用心。


城区分公司阮月群与李靖雯


  新人有话说:我的师傅总是告诉我,来营业厅的大多是老人,他们可能不会熟练地使用手机,也可能看不清表单,咱们多伸手帮一把,多张嘴问一句,他们就少跑一趟路。在师傅的教导下,我不但快速掌握了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更学会了更加耐心地与客户交流。现在,“每次看到老人笑着说‘谢谢你啊小姑娘’,我就明白师傅说的‘窗口是水务的脸’,得把这张‘脸’擦得亮亮的。”未来,我将继续保持这份热情与努力,不断提升自我,把“窗口服务”做细做实,让每一位来营业厅的居民都能感受到温暖。


  “多帮一手、多写一笔”,师傅教的不仅是业务流程,更是 “守好窗口,才能传递水务温度” 的踏实。


热线间的“师徒课”:话语里藏温度


  水务热线的话筒旁,藏着最贴近居民的“服务课”。师傅们总教徒弟“先听居民把话说完”,从问清地址、记准诉求,到跟进检修进度、反馈处理结果,每一个细节都透着“换位思考”的温度。


热线班冯文敏与钟梓茵


  新人有话说:作为热线成员,面对用户的咨询、报修,师傅耐心教我梳理流程、共情沟通,从语气判断客户的需求急缓,还帮我打磨话术、溯源问题。现在我已能独当一面,可以快速联动维修部门、给用户清晰安心的答复,用热情回应每一次求助。“现在我接电话,总会想起师傅说的‘把居民当家人’,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暖。”用耐心让“水务声音”更暖。


  “多听一句、多跟一程”,师傅教的不仅是接话技巧,更是 “把居民当家人,才能做好服务”的温暖。


  在水务公司,还有很多这样的师傅:他们或许没有“教师”的称谓,却用行动诠释着“师者”的担当;他们或许不善言辞,却把对水务事业的热爱,融进了每一次教学、每一次示范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水务人接过师傅的“接力棒”,而那份藏在“传帮带”里的初心与匠心,也将继续温暖城市的每一处水源,守护每一户家庭的用水安康。

索引号:A-16540 作者:王锴熠 作者单位:中山公用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分享到:
审稿:沈诗岚(编辑) 复核:林桂全(副主任) 发布:陈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