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加速构建全链条节能体系,单位产品能耗四年下降逾两成

江北水厂分布式光伏项目

学生参观惠州供水文化展览馆暨广东省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惠州供水智慧能源云平台
朝阳掠过东江水面,映照在江北水厂连绵的屋顶光伏板上,阳光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色电力;调度中心监控室内,智慧大屏上的数据实时跳动,精准掌控每一滴水在生产输送过程中的能耗情况;中水回用系统则将生活污水净化再生,成为浇灌绿地的“城市清泉”……这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正是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供水”)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的生动缩影。
作为一家有着63年历史的国有民生企业,惠州供水深刻认识到,供水企业须依靠能源的消耗,实现水量供应与水压稳定。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节能降耗不仅是国家战略要求,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惠州经济快速发展和碳排放控制要求提高,惠州供水正加速绿色转型,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节能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供水“绿动”高质量发展新路。
智能管控:智慧能源云平台锻造“节能大脑”
在惠州供水调度中心,智慧能源云平台成为惠州供水节能降耗的“智能中枢”。记者看到,占据整面墙的电子大屏上,江北、河南岸、桥东、潼湖4座主力水厂的实时运行数据、能耗曲线、管网压力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这套自2021年8月投入运行的系统,通过86个精心布置的能源计量点,构筑起一张覆盖生产全流程的精密监测网络。
“传统供水行业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能耗管理,而现在我们靠数据说话。”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不仅具备能耗分析和配电监测功能,还能通过智能算法进行预警研判。一旦出现异常能耗,系统会立即告警并立即定位问题设备,指导工作人员精准排查处置。”
智慧赋能的效果立竿见影。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惠州供水单位产品能耗实现连续四年下降,从0.3467吨标准煤/万立方米降至0.2745吨标准煤/万立方米,累计降幅达20.8%,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500吨。
除了实时监控,该平台还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调度。据介绍,系统能够根据用水规律,在保障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智能调节水泵运行状态。此外,平台还与各水厂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使能耗数据与制水工艺参数能够交叉分析,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智慧化改造不仅提升了能效,也带来了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惠州供水正着力打造智慧供水体系,拓展科技创新与服务提升“两大主线”,通过全过程一体化管控,实现安全供水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设备焕新:三年改造升级激活“节能基因”
走进江北水厂泵房,新更换的高效水泵正在安静运转。一项项看似平常琐碎的设备更新改造背后,是惠州供水《生产设备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的系统支撑。
按照上述计划,惠州供水3年来对4座主力水厂分步实施设备更新改造,积极推进设备管理现代化。“我们以设备可靠性为前提,以节能降碳为导向,不断提升设备要求。”惠州供水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公司重点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应用新技术优化制水工艺。通过自动化设备、智能化安防系统与水厂工艺精细化控制的深度融合,建立起生产、安全、节能、管理一体化的运营平台,有效降低电耗。
此外,惠州供水实施水厂年度生产目标管理,将药剂使用量纳入各水厂考核指标,并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药剂使用量,从源头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持续推进水厂绿色低碳转型,效仿能效标杆水平行业,推动水厂制水工艺的升级改造。
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规模化应用则是另一大亮点。站在潼湖水厂、江北水厂办公楼屋顶,放眼望去,一片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板子不仅为水厂遮阳挡雨,更将光能转化为绿色电力。
此外,潼湖水厂2.6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于2023年7月建成投产,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约260万千瓦时;江北水厂5.508兆瓦光伏项目自去年10月投入运行,预计年发电量约500万千瓦时。这两个项目每年合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48吨。
“光伏+供水”模式的推广,不仅降低了水厂对外购电的依赖,更探索了能源自给的新路径。惠州供水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有企业,积极推动绿色能源应用既是责任担当,也是可持续发展之道。未来还计划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全链节能:污泥减量中水回用“变废为宝”
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惠州供水注重将节水减排理念深度融入从生产到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通过水平衡测试和漏损控制守护地下“血管”,还是加强水质监测确保龙头水安全,其目标始终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而将减排理念进一步推向深入的,是将“废物”视为“资源”的循环实践。
河南岸水厂的排泥水处理区,正是这一实践的生动的体现:浑浊的排泥水经过沉淀、干化等环节,最终实现污泥干化减量80%,水循环利用率提升至3.6%。“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体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落地。”现场技术人员表示。
江北、河南岸、桥东3座水厂通过排泥废水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既减轻了东江流域的水污染压力,又实现了“变废为宝”。
在惠州水务调度中心,中水回用系统更是将节水理念融入日常运营——生活污水和厨房废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物化及深度生物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用于大楼冲厕、绿化浇灌、地面冲水等用途。“满负荷运行一年下来,可产生中水约4.5万立方米,节省费用近10万元。”工作人员当场算了一笔经济账和环保账。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供水还建成“广东省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现场观摩体验制水全过程、节水知识VR体验、雨水回收展示等互动形式,让参观者了解科学严谨的节水管理体系、先进的节水工艺和技术应用,传播节水理念。
如今,随着全链条节能体系的不断完善,惠州供水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惠州供水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对标行业标杆,以数字化智慧化为引领,在保障安全稳定供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节能降耗水平。“我们将以自动化设备为基础,以智能化系统为支撑,构建更加高效绿色的供水系统,为我国‘双碳’目标贡献供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