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水 优质水 绿美水 智慧水——广州水投集团“四水”联动高标准护航十五运会
岭南秋韵盛,花城盼盛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盛大开幕在即,作为城市水服务的关键保障者,广州水投集团全运专项工作全面就绪,通过各类实时计量监测点,每小时动态追踪逾130000个供、排、净分析数据, 6051吨碳普惠自愿减排量捐赠,超500人应急备勤队伍分钟级响应出动,多光谱相机无人机、探地雷达车、胶囊检测机器人、“微动”探测仪等一批“上天入地”高新技术及装备应用,将全方位保障安全、优质、绿色、智慧的城市水环境,护航盛会,服务民生。
安全统领先行:构建“三位一体”保障体系
从 2010 年护航广州亚运会,到常年保障中高考、广交会等各类重要活动,广州水投集团凭借一次次实战打磨,积累了多次重大活动的保障经验。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广州水投集团成立全运会水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供排水保障工作方案》《供排水品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服务保障及品牌推广工作方案》,构建起 “统筹协调、专业实施、应急响应”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确保责任层层压实。
“在高标准做好日常生产运营的基础上,我们的全运会重点保障范围涉及28个比赛场馆、14家接待酒店、6个交通枢纽和158条保障道路。通过前期大量的梳理、对接、踏勘和供排水保障情况分析,每个点位都制订了专属方案。”广州水投集团营运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全运会期间,集团在日常24小时应急响应的基础上,配备500余人的供排水应急队伍及100余辆应急保障车辆,确保突发事件快速闭环处置。

广州水投集团开展全运会供排水应急演练
从源头到龙头:全链条优质供水守护
水源是供水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广州水投花都自来水公司强化对东江、西江、北江和流溪河水源地的巡查与监测,加密水质检测频次,实时掌握原水水质变化。同时,优化多水源联合调度方案,确保满足赛事与城市日常用水双重需求。
针对性的升级改造,是增强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必要举措。藏身广州市井阡陌中的部分体育场馆早期设计为单路供水,一旦管道损坏,断水风险较高。2024年启动的单路供水场馆双水源改造工程,新建关键双回路供水管道,为6个场馆铺设“第二生命线”, 十五运28个赛事场馆全部实现双回路供水。位于海珠赤岗的供水加压站改建工程(一期)今年8月正式投产,高峰供水能力达 5000 立方米/小时,为天河赛事区域高峰用水提供了坚实保障。横跨白云、天河两区的13.2 公里DN1600 供水主干管首次入驻城市综合管廊,亦将进一步优化全市供水调配能力。连接供水“最后一公里”的中心城区400余个供水网格全面实现“星级水管家”服务,提升户外供水设施品质、二次供水设施品质。

赤岗加压站航拍图

“星级水管家”与社区居民交流用水情况
在赛会重点保障区域,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新增安装20台水质在线检测仪,覆盖所有赛会保障点位,实时监测水质、水压、流量数据,及时反映供水情况;自主设计组装的5部应急加压车闪亮上岗,可快速抽取管道存水、直供二供储水设施,应对场馆突发性停水、管道故障等紧急场景。广州水投花都自来水公司自主设计了一套送水车紧急补水组件,该组件被形象地称为“移动充水宝”,可以实现送水车直接连接重点保障区域及居民住宅小区的原二次供水系统。当一台水车完成水池补水后,另一台水车会立即接替工作,形成“补水-接替-取水”的循环模式,能有效应对突发爆管、管网检修等紧急情况。

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移动式二次供水加压成套设备

广州水投花都自来水公司“移动充水宝”送水车紧急补水组件
管住地下洪流:筑牢城市排水防涝基础体系
排水管网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其畅通程度直接关系城市运行安全。广州水投集团建成全国领先的“管养通”智慧排水综合管理平台,联合气象部门开发暴雨 24 小时预报及 3 小时雨洪预警功能,实现排水管网“一张图”可视化管理,为全运会排水保障提供“靶向施策”支撑,确保赛事期间排水系统高效运行。“前不久迎战台风‘桦加沙’,我们通过平台实时监测降雨量、管网水位、积水情况,在低潮位时提前清空河、湖、水网及管网,成功经受住了‘风雨潮’叠加的严峻考验。” 广州水投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给排水管网“体检治病”,也早早安排上。截至9月底,重点场馆排水设施已完成全面摸排,12.6公里老旧污水管网完成更新改造,排查整改比赛场馆及重点场所周边道路检测病害体136处,更换维修排水井盖近4000个。
针对初赛、预赛、开幕式以及正式比赛等不同阶段,广州水投排水公司、广州水投花都排水公司结合天气情况制订了分时段、差异化的保障方案,实施隐患动态清零、效能提升、系统优化三大专项行动,结合降雨情况灵活安排备勤、巡防或现场布防,开展核心区管网精细化滚动巡查,强化关键闸站联调联控,配合各区推进中心城区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作,落实排水单元监管,促进源头排水规范,提升河道、河涌水动力,确保赛事期间排水安全可靠。

全运会比赛场馆周边排水保障
净污降碳扩绿:绘就“水清岸绿”的赛事底色
10月的珠江琶洲水域,碧波荡漾,成群白鹭掠水而过,这里曾于今年5月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水路口岸迎全运活动。“现在的水质能直接看到水下的水草,这在几年前是不敢想的。”经常在江边晨练的市民刘先生感慨道。这份“水清岸绿”的背后,是广州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持续深耕。
在沥滘净水厂,记者看到,生活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序后,变得清澈透明,出水COD、氨氮等指标均优于地表三类水要求。“广州水投净水公司的再生水利用率达34%,处理后的再生水排入河涌实现生态补水,每天可达140万立方米,相当于667个标准泳池的水量。”广州水投净水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再生水不仅改善了河道水质,更提升了水体流动性,为全运会水上运动项目提供了优质水环境。同时,公司参与编制广州市再生水利用规划,完善再生水多用途利用标准,除生态补水,再生水也可用于园林绿化、环卫保洁、工业生产等用途。

沥滘净水厂
“绿色全运是绿色治水的契机,绿色治水又夯实了绿色全运的底气。”广州水投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李碧清如是说。在龙归净水厂, AOA (一期)技术改造生产性试验项目已正式开工,这是污水处理的颠覆性技术工艺,将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污水处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示范。在白云区均禾净水厂,一排排池面上覆盖着光伏板,光伏发电实现厂内清洁能源替代,年度碳减排量超900吨。“我们集团大力推广应用‘水务+光伏’新模式,编制《给排水厂站分布式光伏规划》,一期项目预计年均发电量超3200万千瓦时。”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龙归净水厂

均禾净水厂光伏板
9月30日,广州水投集团牵头编制的《广州市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回用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发布,基于该《方法学》,集团已预捐赠6051吨碳普惠自愿减排量用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碳中和。这既是水务行业对 “绿色全运” 的郑重承诺,更是集团以实际行动支持赛事践行办赛理念的具体体现。

广州水投集团预捐赠6051吨CO₂广州碳普惠自愿减排量用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碳中和
科技智慧赋能:打造精准高效的“水务大脑”
本次全运水务保障,科技与智慧元素无处不在,成为提升保障能效的“倍增器”, 赋予城市发展更强大的韧性、更高效的运营和更优质的服务。
智慧供水云平台无疑是水务保障的“最强大脑”。平台整合了水厂、泵站、网格逾2400个实时监测点的数据,让看不见的水流、水压、水质变得实时可见、可析、可管,通过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与水务数据的深度融合,能实时监测智能终端并对异常报警,并通过AI辅助生成调度方案,响应时间大幅缩短。
智能装备的迭代更新,为地下管线、狭小空间、超长距离等人力禁区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排水抢险一线,水下智能清淤机器人可在不停产、无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对东濠涌深隧、污水泵站等核心节点开展清淤作业,目前已累计清淤量超4100吨。针对深埋于地下的供排水管网感知、检测难题,集团引入了探地雷达车、胶囊检测机器人、全地形机器人、“微动”探测仪等新装备和新技术,探测深度可扩展至地下20米。北部水厂等各大水厂智慧化改造如火如荼,核心的“药剂智慧投加控制系统”,可结合原水监测预警、历史运行生产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实现药剂智能投加,在确保出水水质优于国标的前提下,实现药耗的精准控制。在南洲水厂等各大水厂及水源地,“无人机+智能基站+云平台”自动巡检系统投入使用,20分钟即可完成3公里的原水管巡检任务,有效解决传统模式巡检周期长、覆盖不全、复杂地形作业难等问题,巡检效率大幅提升5倍以上。同时,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实现对取水头部的水质反演,充分发挥水源污染的前置预警作用,确保为全运会提供优质放心水。
智慧水务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以人为本”,让市民和企业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与温度。广州水投集团深度对接“穗@i企”、穗好办等平台,打造功能完备的广州自来水、花都自来水网上服务厅,“用水报装”、“水费查缴”等所有高频业务全面实现“一网通办”。2025年起,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推行“获得用水报装业务配建到红线”,将供水设施建设延伸至项目红线,获得用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探索打造的“水务大模型+智慧客服”供排水热线平台,引入AI技术,有效提升市民诉求办理效率和智慧化感知体验。集团还为广州市民免费更换安装智能水表超148万台,可以自动预警用户水管漏水、水量异常消耗等情况,并告知星级水管家及时上门核查处理,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

智慧供水云平台

水下智能清淤机器人

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
营造浓厚氛围:传递绿色全运理念
在全力推进全运会各项硬核保障工程的同时,广州水投集团创新探索“体育+文旅”融合模式,在拓展水文化外延的过程中,既注重员工身心健康与团队凝聚力提升,更以多元举措为全运会注入独特的岭南水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让全运精神与城市文化在互动体验中深度交融。
集团旗下广州水博苑2025 年入选首批广东省水情教育基地,打造的 “水韵研学” 路线入选国家级 “精品研学路线”,目前已开展研学活动17场次,超5000人次参加相关研学活动。依托世界水日、低碳日、每月科普日等重要节点,集团先后举办“海珠国潮艺术荟”、首届黄飞鸿醒狮少年素质大赛等活动20余场,覆盖不同群体、多元场景,让全运氛围渗透城市生活。
针对关键时间节点,集团策划系列特色活动:国际儿童节期间,举办 “湾区小健将 逐浪十五运” 主题活动,设置趣味篮球、乒乓球等全运项目体验区,开展 “全运知识有奖问答”,吸引 300 余组亲子家庭参与;世界环境日当天,推出 “共绘美丽广州 同筑绿色全运” 活动,邀请环保专家讲解全运绿色办赛理念,开设 “低碳生活小课堂”,引导公众践行节水、减碳生活方式;全民健身日期间,面向职工开展 “全运汇湾区 职工健康行” 系列活动,设置跑步、羽毛球等比赛项目,既丰富职工生活,又传递全运精神,凝聚团队力量。

广州水投集团策划系列特色活动营造全运氛围
“借全运会的东风,接下来集团还将持续推出水文化和水科技系列公益活动,向世界讲述生动的珠江水韵故事,展示精彩的绿美广州、绿色全运生动实践。”广州水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