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行业动态

深圳“水环境产业”浮出水面

作者:张兴衍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06-12-07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近两年,特别是在今年市政府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之后,与水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及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水环境产业”突然“浮出水面”,欲借我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之际开始“张扬发力”,争食“水环境产业时代”市场蛋糕。

  水环境产业年产值近40亿

  据市环保局公布的一组数字,按去年200万元以上环保企业统计,全市环保产业年产值87.85亿元,占同期全国环保产值的8.13%。从环保产业八大类看,其中有两大类为“涉水”产品,即水污染治理设备和水污染在线监测仪器两大类。两大类“涉水”产品占全市环保产业产值的44%,即全市水环境产业产值38.65亿元。

  市水务局节水办有关专家指出,这一数据仅统计的是与水环境治理相关的设备制造领域,而没有反映出在“循环经济”大时代背景下深圳城市水环境的保护治理以及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生产经营体系和新派生的“涉水”领域的产业整体现状。

  比如说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的问题。按循环经济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的要求,工业废水排放不仅要达到排放环境标准,而且还须符合“减量化”排放,少排放或“零排放”,使工业废水实现“资源化”,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废水在排放之前被重复利用达10次以上,法国工业废水利用率为19次,埃及为30次,而我市目前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与国外相去甚远,仅为40%至50%左右。

  事实上,除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外,水环境产业涉及到市政污水排放处理、工业纯水、中水利用、河道污染治理、人工湿地、海水淡化与利用、节水器械推广、洗车技术等诸多产业领域,衍生出一个巨大的新生“水环境产业”群落。

  按市水务局透露出的数字,在“十一五”期间,我市仅重点城市排水及水环境治理投资就高达125.4亿元,其中,共需建设污水收集处理项目45项,投资约113.5亿元;河道清淤疏浚重点项目14项,投资约5.4亿元;河底淤泥、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重点项目7项,投资约6.5亿元。

  如考虑社会性水环境产业投资项目,深圳“十一五”期间水环境市场则更为诱人!

  产业运行的市场机制奠定

  现在大家十分看好水环境产业,都将其归于“朝阳产业”,认为这是一个待开发的“金矿”。

  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水环境产业是一个利润十分丰厚的行业。全市去年环保产业利润为17.6亿元,其利润率为20%。一些被采访企业表示,我市水环境治理企业利润率大体也接近这一水平。市节水办高级工程师钟鸣说,据他掌握的资料分析,上述盈利水平明显低估,水环境治理企业利润率应在30%左右。

  在谈到我市水环境产业及市场趋于成熟的原因时,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从事过多年水处理技术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市水务集团深水海纳水务公司总工程师的曲祥瑞分析,这主要归究于我国及深圳一批企业基本掌握了国际最新的水处理膜分离技术的产业应用,使污水成本大幅降低,即使最为复杂的工业废水处理其成本已降至每吨1至2元,为水环境产业建立提供了一个强大技术支持保障。与此同时,深圳水资源日趋短缺,自来水每吨价格已调整到3元以上,使水环境产业及市场价格信号机制已基本建立,在深圳初步形成了水环境治理及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供需双方“利益驱动”的市场体系。

  赛格日立工业废水每天循环回用量达6800吨,一年节水可达230万吨,一年减少污水排放量51万吨,如加上因减少制蒸汽耗用的燃气费,一年下来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益最少也有1000万元。如与该公司的母公司赛格集团合并报表的盈利水平相比较,赛格集团今年1至9月份净利润仅为55.11万元,可以说,赛格集团今年盈亏命系于赛格日立1000万元节水效益。

  按超纯环保科技公司技术性价比分析,在今天大多数制造业利润趋于微利的时代,一些制造业利润率仅2%至3%,只要企业工业废水日排放超过200吨,进行废水回用技术改造就比较合算,一次性总投资仅需20万至30万元,年节水效益为10万元,两至三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有的节水收益可能超过全年的净利润。

  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先全国

  市节水办高级工程师钟鸣认为,在我市经济发展模式从追求速度向“效益深圳”转化之后,市政府已明确提出将循环经济作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市水务局也将对大户企业实行计划定额供用,迫使企业提高废水使用率,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及中水回用工作,为水环境治理及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

  按今年制定的《深圳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市到“十一五”末万元GDP水耗下降20%。另外,按我市2008年建节水型城市要求,全市工业废水利用率要达到60%。

  市环保协会负责人表示,我市环保及水环境治理企业近400家,水环境处理技术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全市水环境产业“起飞”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这位负责人称,他与深圳一些环保专家经常受邀参加内地水环境项目的评审,是全国环保专家邀请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今年高交会期间,深圳先科环保有限公司工程师陆其林对记者说,深圳是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并列的四个水环境治理企业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深圳环保企业总数是湖北全省环保企业总数的2倍。

  新闻快评

  “水环境产业”呼唤扶持政策

  说起“水环境产业”多少有些新鲜,这个由笔者根据深圳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概念,此前很少见。从我国目前产业统计目录及行业规则术语,类似的产业术语有水务产业、环保产业、水利产业、水工业、给排水行业等经济行业及产业概念。

  笔者为何要提出来这样一个经济概念呢?首先是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循环经济作为实现“效益深圳”和“和谐深圳”的主要途径,以解决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实现深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涉水”产业或行业大多为传统经济体系下的产业或行业经济概念,专业性或行业性过强,与现代循环经济理念相去甚远,无法诠释“大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要求。

  其次,在国家强调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产生了一批“涉水”产业及商机,大大拓宽传统的“涉水”产业领域。这需要我们对传统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重新界定,需要政府相关公共政策的支持与扶持。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的“事情”还需要市场去解决,但水环境产业却是个例外,基本上是“市场失灵”的“重灾区”,没有政府“行政之手”推动及公共政策的支持,水环境产业无法顺利发展。

  由此,笔者有一个看法,循环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一些传统的经济理念,在循环经济领域,政府参与必不可少,“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出台扶持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体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水环境产业需破两大“瓶颈”

  “治污”企业面临融资难题

  尽管大家都认为水环境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是也普遍认为水环境治理企业日子并不好过,工商企业对废水回用及中水回用积极性不高,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有的已将市场重点调整至内地。

  超纯环保科技公司董事长钱志钢认为,一些企业不愿花钱投资工业废水回用、中水处理等项目的原因,主要是废水回用技术改造一次性投资过大,投资额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加之市场竞争激烈、盈利能力差等原因,尽管节水效益明显,而对一年利润仅数十万到数百万元利润的中小企业,一下子就拿出一笔数十万元投资确实有点力不从心。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工业废水回用改造的融资问题。

  该公司拟借鉴合同能源管理及BOT模式,拟采取自己投资、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新模式,在项目运行数年之后,将其水环境处理设施交还给企业,从节水费差价中收回投资及回报。因此,他们在今年高交会寻找风险投资或战略投资者加盟,解决自身的资金短缺问题。超纯环保公司的做法应该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水务与环保部门需加强协调

  现在水环境治理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涉及到市水务及环保两个部门,环境部门负责污水排放达标工作,而水务部门负责企业用水计划定额工作、城市污水排放及综合开发利用。由于管理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实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的要求,难以提高工商企业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及中水利用率,实现污水资源化。在一些环节要么形成“权力真空”,要么形成“权力打架”。

  在我市确立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之后,水环境不只要实现环保排放要求,而且还要实现污水排放“减量化”及污水“资源化”,我们有必要对政府水环境管理职能重新考虑。

  有专家认为,从水资源综合利用来看,水务部门参与污水管理可对工商企业提高废水及中水回用形成“倒逼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业废水及中水回用率,有利于水环境产业形成,使水资源循环利用落在实处。但目前工厂污水回用处理技术审批及管理权限仍在环保部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两个主管部门的协调迫在眉睫。

分享到:
发布:Ai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