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行业动态

广东佛山:整合水厂改造管网 双水源供水促安全

作者:佚名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07-06-26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简单地说,想保证好的饮用水质要有‘四好’:好的水源、好的水厂、好的市政管网、好的二次供水系统。”市水业集团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而佛山市日前出台的《佛山市供水系统专项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则全面涵盖了这“四好”,通过整体性的空间规划,对城市供水系统进行统筹和整合,提出了“同城、同网、同价、同服务”的发展目标,以确保我市未来的城市供水安全。

  水厂重新布局整合

  据市水业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小水厂58家,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无资质的小水厂,总设计制水能力为508万吨/日。

  由此带来的问题日渐凸现:由于水厂布局、建设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统一规划;水厂取水口众多,水源保护实施困难,与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产生矛盾。多数小水厂规模偏小,处理工艺简单,供水水质难以保证。

  对各水厂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显得势在必行。“从文本中可以看出,规划主要是从三方面来考虑”,该负责人说,一是考察现状水厂的净水工艺条件是否先进、出水水质是否达标、水厂的水源地保护条件和水厂规模等;二是从多水源供水的角度提高供水安全性;三是尽量使各规划片区达到供需平衡。

  而规划中提出的整合结果为:至规划近期2010年,我市城市净水厂数目为34座,总制水规模为623.70万吨/日;至2020年,整合为28座,规模为893.60万吨/日。

  实现双水源供水

  为保持可靠的水源、合理的水厂布局和配水管网布置,规划将全市市域范围划分为7个供水分区,同时,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计算、分类用水指标法进行校核,对各规划片区水量进行预测,最后确定全市的总用水量以及各组团用水量。

  同时,通过对现有水厂的整合,到2010年和2020年,我市中心组团片区、西南片区、南海狮山大沥和南海南片区等区域缺水量预计累计达到40万吨/日和220万吨/日。

  据介绍,我市现状水源主要为西江和北江两大水系,目前的供水水源以北江为主,并且,由于北江取水量过大,已经影响到河道的自净能力,供水能力已近饱和。

  其实,早在1995年,佛山市就开始部署有关开发利用第二水源的工作,前后历经10多年,特别是在2005年底“北江镉污染”事件发生之后,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快第二水源工程的开发建设工作,最终敲定三水河洲岗为第二饮用水源地。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加快第二水源工程”列入今年的重要民生工程。

  据悉,该工程将于明日开始奠基。这与规划提出的要求也不谋而合:每个片区尽可能做到双水源取水,形成水源以西江、北江并重的格局。同时,中心组团、南海狮山大沥等四个片区未来区域缺水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3年内改造完市区旧管网

  “长期以来,我市供水企业各自为政,供水区域相对独立,水厂和管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管网间不能相互连通。”市水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万一出现供水异常情况,各区域间难以调度支援。”

  解决以上问题则需要连通各供水片区的配水干管。规划中要求,各规划片区给水管网系统将采用生产、生活、消防管网合一的单一供水管网系统。主干给水网络应与临近片区的给水管网相连,保证非常情况下的供水安全。

  同时,对旧管网的全面改造也被写入规划。“部分老城区、镇区以及村的供水管道陈旧,管网老化,输配水过程中‘二次污染’严重,管道过水减少,输水能力降低,因此有必要对给水管道进行分期分批改造。”

  据该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市水业集团就加大了旧管网改造的力度,仅去年一年就改造了不少于50公里的旧管网。“并且,我们还计划在2010年前,每年投入数千万资金,将我市市区范围内的旧管网全部更换完,至2015年,市区水质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分享到:
发布:曾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