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2.3亿元改造城市供水 将分片区实施一户一表
“目前惠城中心区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工作正在制订具体细则,将加快推进。”昨日,记者从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获悉,未来几年内,惠州市将投入资金约2.3亿元进行“一户一表”改造。
惠博沿江路供水管道已铺设1.5公里
昨日上午,记者前往惠博沿江公路的供水管道工程工地采访时看见,工人正在进行铺管施工。
记者了解到,惠博沿江公路供水管道工程为DN(直径)600mm给水管线,起点为三环路与文华二路交叉口,终点为惠博沿江公路高依岭桥边。全线管道总长为3800米,因配合道路改造,自今年5月动工以来目前已经完成了1.5公里管道铺设,占总长的39%。据介绍,该工程通水后,将与现在使用的一条DN200mm管服务于江北西区规划供水范围,远期与小金规划供水管道联通成环状,保障现沿江开发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市区已改造100多公里旧供水管道
随着城市的发展,惠州市区一些旧供水管网已残旧。供水管道老化,暗漏、堵塞严重,影响了用户的用水。因此,从2005年始,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就计划对市区供水范围各片区近200条道路的供水管道改造,改造DN100mm及以上管道255公里,计划总投资1.98亿元。目前,共改造各种口径供水管道100多公里,共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8700万元。
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的管网改造将与‘一户一表’改造相结合推进。”市民最为关心的“抄表到户”改造正在加快推进,目前正在制订详细的实施细则,相关情况将适时向社会公布,初步方案拟先在下角和桥西等片区推进,“‘一户一表’改造按计划、分片区实施,预计将共投入资金约2.3亿元。”
市区部分重大供水工程
●江北水厂二期扩建工程
该工程为2007年市政府重点民心工程。工程建设规模为日供水能力20万吨,工程于2008年4月竣工投产,竣工后增加产能20万吨/日,使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70万吨,有效保障了市区供水安全,优化了水量配置。
●江北水厂出水主干管工程
江北水厂二期出水主干管是江北水厂二期扩建工程中重要的输水干管,该管道工程全长为2.3公里,直径为1.0~1.6米。工程于2007年11月动工,2008年7月中旬竣工通水。有效满足了江北、汝湖片区用水,并在江北形成一个大型环状管网,提高了供水安全性。
●江北水厂DN1800输水主干管工程
该项工程全长为3.3公里,直径为1.8米。该项工程于2007年9月正式动工,历时20个月,施工已完成。该管道是江北水厂二、三期的主要输水主干管,它同原DN1600上水管道共同成为江北水厂取水大动脉。该管道运行后,大大提高了江北水厂的取水安全性,降低水头损失,节省电耗。
●潼湖水厂建设工程(预备项目)
为了保障惠州市区南部片区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保证该地区及其周边的用水和惠城中心区供水系统的安全性,按照市政府要求和惠州市城市整体规划,需尽快建设总规模为60万吨/日的潼湖水厂,首期为20万吨/日。建设内容为取水泵房、厂区、配套管网等。计划总投资为39000万元。
目前项目取水许可和泵房选址意见书已经审批,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修订已经完成;现正在进行土地置换的土地评估、厂区调整土地选址意见书的办理、环境评估报告调整修订等工作。
●南部供水应急工程
该工程从2006年4月19日开始4个标段同时施工。该管道通水后,增加了一条向南部供水的专用主管道,缓解仲恺、陈江等区域用水紧张的局面,并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潼湖水厂建成后,该管道还可作为市区和南部两大供水区域连通的桥梁,为市区外围形成大型供水管道环状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南部区域及整个惠州市的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陈江五一大道给水管道工程
该管道设计全长3.3公里,管道口径为1米,沿陈江五一大道铺设。工程于2007年12月动工,在2008年6月竣工通水。该管道通水后,有效缓解了陈江、潼侨镇及其周边区域居民、驻军和工业区,尤其是五一大道周边村民用水紧张的局面,也是今后市自来水总公司南部水厂和市区主管网连接的重要通道。
●白鹭湖供水管道工程
该管道工程于2008年3月动工实施,2009年9月完成。该工程满足江北、小金口片区居民生活和工业区的用水,同时也有效解决汝湖片区居民及工业发展的用水问题,尤其是白鹭湖商住及旅游生态经济圈的用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