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他山之石 > 正文内容

他山之石

蓝藻年年暴发,还是国家级风景区?

作者:李忠将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7-07-09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长期污染积累,持续低水位运行,贵州红枫湖和百花湖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环保部门认为电厂用水过多,导致湖水自净能力减弱,电厂认为应指责排污企业,不是让电厂停运。专家认为,先污染后治理,得不偿失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恶果。

  发电厂和排污企业谁该负责?

  猫跳河是长江二级支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是其一级人工电站水库,面积57平方公里。百花湖是其二级人工电站水库,两湖的最初功能是发电。

  20世纪90年代,贵州省将两湖确定为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之一,1996年制订了《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两湖”为贵阳市100多万人提供饮用水。

  据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沈兴鹏介绍,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旅游业、水产养殖、农业废水等污染,“两湖”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导致黑藻、“网箱缺氧死鱼”、“藻华”等水质事件。20世纪80年代,“两湖”水质清澈,有机物含量不高,未检出磷,水体透明度达20米以上,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类标准。

  近年来,污染严重加上来水偏少,水量的入不敷出使“两湖”长期处于低水位或死水位运行。贵阳市供水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侯克钧说,低水位或死水位运行使水体污染负荷量增加,自净能力减弱。用水大的国电集团公司红枫湖发电厂每年取水量占红枫湖总取水量的51%,为此,贵州省有关部门在两湖低水位运行时,要求电厂停发。

  对此,红枫湖发电厂厂长代振炎说,水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周边企业和上游企业污染物未实现达标排放,不是电厂发电造成的。关停的应是那些造成严重污染红枫湖的周边企业。限制取水,导致红枫电厂年均发电量锐减,企业亏损。2003年以来已累计亏损上亿元,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污水来时刺鼻、闷人、想吐”

  长年利用水资源和过量污染排放,造成目前“两湖”水质恶化。据统计,“两湖”流域内有60多个污染源,年排放各种废水约2.2亿立方米。红枫湖水底多年沉积磷已达2000多吨,每年仍有200吨磷入湖。气候变化极易引起水体污染,1998年以来,每年都有蓝藻暴发。

  为了控制磷污染,“两湖”领导小组拆除了937口养鱼网箱,对饮用水源划分总面积为57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10多年来,有关部门投入10多亿元分期治理,水质稳定在3类-5类间。

  “两湖”水质并未根本好转,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两湖”总磷、氨氮相比上年高出了1倍-2倍。2005年和2006年,湖水出现超过2个月的富营养化,出现蓝藻危机。

  居住在红枫湖边清镇市站街镇小河村的村民龙乃华说:“水不好了,人吃了会生病,一些村民开始从10里路以外的井背水吃。”在红枫湖水边长大的刘少兵说:“污水来时刺鼻、闷人、想吐。后来,村里的一口井被污染了,牛喝了,死了,政府给我们拉了另一条水管。”

  记者在水晶有机化工公司排污口看到,排污口已被染成一片白,散发出刺鼻气味。清镇市环保局监察大队队长袁志东说,碱性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使河水严重污染。

  水体污染给群众饮水安全带来隐患。贵阳市供水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侯克钧说,春秋两季是藻类暴发时期,由于水厂工艺落后,处理藻类有一定难度,藻类突然暴发时,污水处理难度大。如果水质一再下滑,水厂处理工艺跟不上,群众饮水安全将得不到保障。

  开发利用水利资源,必须同步考虑生态环境安全

  要解决“两湖”污染,面临诸多难题。老企业环保工艺落后,迟迟不能做到达标排放。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极度缺乏。多年来不重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使欠账多。地处“两湖”上游的平坝县没有污水处理厂,每年360万吨生活污水直排红枫湖。

  人们承受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给人们带来教训。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廖国华认为,在提高水资源可利用程度的同时,库区及周边经济不断发展。随着新集镇的出现和各类生产设施的建设,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从各种途径进入库区,经过长期“进多出少”的积累,酿成水库水环境的变异,出现富营养化。湖泊水库一旦发生这样的水环境变异,其水环境质量很难得到恢复。在以开发利用水利资源促进当地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考虑生态环境安全,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发布:林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