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他山之石 > 正文内容

他山之石

为了84万人的饮用水安全

作者:岳跃强 莫克明 来源:团结报 发布时间:2007-08-10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因为有了水,如今这洗衣机派上了真正的用场!”8月1日,泸溪县解放岩乡大塘坳村,村民向大妈沐浴着阳光,拧开自家堂屋前的水龙头,往洗衣机里注水。她为农村人能喝上、用上干净的自来水而得意。

  几年前,她家的洗衣机只能当箱子用。因为这地方缺水。全村124户620人蜗居在小山坳中,长期饮用水质极差的山塘水,遇上干旱,山塘枯水,他们就不得不到1.5公里以外的山脚下挑水。有时,为了排队抢一担水,平日里要好的邻里也要发生点小纠纷。

  这种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向大妈家不光有了干净的水喝,而且买回了热水器洗澡,厕所里都安上水专门冲洗。

  像大塘坳村一样,过来全州共有84万人的饮用水安全成问题。如今,已有36.4万人的饮用水不用愁了。

  84万人饮用水成问题

  我州属碳酸盐类岩溶地区,土壤蓄水能力差,“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是我州农村饮水困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超标排放,地表下蕴藏的煤、汞、锰、锌等多种矿产的开发开采,水源污染严重,氟、砷含量超标,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据2005年的调查,全州8县市217个乡镇2003个村有84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州总人口31.3%。其中因为氟、砷超标引起的饮水不安全人口25万人;农村群众长期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水的人口31.5万人;长期因干旱缺水人口27.5万人。

  泸溪县潭溪镇新寨坪村300多人仅靠唯一的一口井供水,连续干旱30天此井便无水,村民不得已只能取用2公里之外的牲畜污染严重的山塘水。近十几年来,该村三分之一的人发生过肠道病,肝炎、肾结石、尿结石患者达20多人。10几年来参军体检没有过关一个兵。

  “湘西模式”全国推广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水难问题。1985年以来,水利部和省水利厅在以工代赈项目中就安排一定资金修建人饮工程,逐年解决我州部分地区和群众的饮水困难。

  从2000年起,国家在我州实施了人饮解困工程,到2004年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 支持我州实施人饮解困项目,共兴建了247处工程,涉及211个乡镇373个村50342户,解决了25.6万人的饮水困难。

  从2006年开始,我州又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将之作为州庆重点项目工程进行实施。年内,10.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解决。将在基本解决我州农村饮水困难的基础上,使8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已基本解决36.5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湘西州在实施人饮解困工程中,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标志性集镇供水工程。如龙山县的里耶、洛塔、桶车,永顺县的塔卧、列夕、万福,保靖县的阳朝,凤凰县的阿拉、茶田、千工坪等乡镇的供水工程,为当地居民解决了长期饮水难的问题。

  其因地制宜,蓄引为主,以点带面,加强管理和多渠道投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作法,得到水利部农村人饮解困项目检查组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湘西模式”,向全国推广。

  7月16日,在省委蓉园宾馆召开的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上,花垣县代表自治州作了典型发言。其“一流的领导重视、一流的超前意识、一流的经营理念、一流的筹资渠道、一流的建设标准”等“五个一流”被称为花垣经险,从去年开始便得以在全省推介。

  “农村人过上了好日子”

  向大妈深受缺水之痛,提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好处,她忙不迭地伸出左手,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地掰过来,开会发言一般,“总结”了五点。

  “一个是生活条件好了,日子(过得)舒服了。”她说,“自来水安到家门口,再也不用挑水喝,洗衣机、热水器样样有,样样可以用,当然舒服。”

  “再说病都少好多了。吃上干净水,用上干净水,肚子不拉了,结石病少多了。”她掰下来第二个手指。“我屋有个亲戚,在兴隆场镇,他们6000多个人以前都喝溪坑里的水,拉了又排往溪里,都讲是‘循环水’,得病的人多得很。现在好了,从水库里引水过来喝,不用愁了。”

  向大妈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是解放岩乡利略村以前由于饮水极度困难,牵怒于经过村内的枝柳铁路,多次发生村民挑着水桶堵塞铁路的事情,村里的人也经常为了争水而打架。“现在不堵了,架也不打了。”她说,“这是第三点。”

  “还有,水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节省了取水的时间,节省了劳动力,用来搞生产也好,出去打工也好,钱会多赚点。这笔账也得算,是不是?”

  “最后就是,我们农村人精神面貌好了,穿得好了,吃得好了,关系处理好了。”向大妈五指并拢,作了总结发言:“总之,解决了水的问题,农村人过上了好日子。”
 

分享到:
发布:高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