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他山之石 > 正文内容

他山之石

中国水项目吸引外国投资者 但问题犹存

作者:Sophie Taylor;Alison Leung 来源:路透社 发布时间:2008-03-31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路透上海/香港3月27日电  ——当陈湘文(音译)8年前移居北京之际,她相信能够喝上自来水。毕竟,这是一个即将主办奥运会的城市。

  但是与数以百万计的北京人一样,陈湘文很快发现自来水不适合饮用,水中可能含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

  “自来水里有股怪味,水里头似乎有各种各样的颗粒,”这名30岁的咨询师说道。“一旦找到可以买到瓶装水的地方,我就决不回头。”

  中国一半以上的水不适宜饮用。去年,约有4800万人生活在缺少充足饮用水的地方。

  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环境领域的形象不佳,把水清洁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并向急于从这个价值142亿美元的市场分一杯羹的外国公司开放大门。

  作为亚洲最有希望的水处理投资场所,中国吸引着威立雅环境(VIE.PA: 行情)和苏伊士(LYOE.PA)等公司。而中国水业集团1129.HK和粤海投资0270.HK等本土竞争者也正蓬勃发展。

  相比印度而言,中国政府在水问题上的态度给中国在吸引外国投资上以有利地位。

  “印度已经决心主要通过公共资金投入水利部门,而中国则决心允许包括外国投资者在内的私人企业参与到供水和污水产品中来,”瑞银分析师Christopher Wong在研究报告中写道。

  “结果是,拥有水业务的亚洲大多数上市公司都聚焦于中国市场。”

  但是问题依然大量存在。对水务项目的激烈竞争意味着近期利润可能相当有限。不明确的管制和近期政府对公用事业领域的价格冻结也是不利因素。

  缺水

  香港傅盛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拥有世界1/5的人口,却只有全球7%的水资源。

  研究机构麦格理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中国正经历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之一。我们相信,这是决定中国未来20年发展的一个关键议题,”麦格理分析师Leah Jiang在研究报告中写道。

  1990年代以来,北京在改变国有的水公司的垄断地位方面一直进展不大,并计划从2006年到2010年在供水和废水处理方面投资1,300亿美元。

  外国企业欣喜若狂,期待着这可能带来的可观增长前景,并渴望取得一个立足点。

  举例来说,在未来5年里,苏伊士环境公司将每年向中国的废水处理和水项目投资1亿欧元。

  “这是一个水资源有限的国家,”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肖萨德(Jean-Louis Chaussade)告诉路透。“除此之外,工业化伴随着人口向东部地区流动,这将带来大量的水需求和环境议题。”

  中法水务投资公司准备到2010年将常熟工厂的日产量增加40%以上,达到85万立方米,它还计划建立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污水处理中心。该公司由香港新创建集团(0659.HK)和苏伊士合资成立。

  “我们公司的回报着眼长期。我们有着可盈利的业务,年收入增长率达两位数,”苏伊士中国区和中法水务投资公司行政总监Steve Clark说道。

  新加坡上市的水处理公司凯发集团财务总监Ong表示,公司预计今年的中国区收入将增加30%。投资者也感到乐观,中国水务集团(0855.HK)股价去年上涨了61%,中国水业集团1129.HK股价则上涨了43%。

  但是在大量投资者进入中国水务市场之际,产业观察家也表示,竞争可能导致利润减少。

  “我们相信,水务项目的激烈竞争和模糊的法规已经降低了水项目的近期吸引力,”瑞银的Christopher Wong说道。

  回报?

  中国的水价是外国企业计算未来回报的主要考虑因素。中国许多城市在过去4年里已经将水价提高了一倍。

  中国一直通过控制水价支持农业,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总消耗量的60%以上。

  分析师称,在中国1/4的城市,标准的污水处理费只有每立方米0.3元,这甚至不够处理成本,中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让价格达到足以提升效率和减少浪费的水平。

  但是北京正对已经高企的通胀感到担忧,因此不可能尽快提高水价。

  今年1月,国务院对所有公用事业产品实行了紧急价格冻结,包括水。地方政府在能够提价前也不可能寻求公共听证。

  麦格理估计,从2009年到2018年,粤海投资公司和中国水务集团的水资源和供应费可能每年增加5%。

  价格上涨不是全部。

  “我估计,当前的水费将会调整,但是它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相反,市场应该寻求提高效率和改善引起渗漏等问题的基础设施,”Clark说道。

分享到:
发布:林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