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城市供水浊度智能系统”通过验收
记者昨日(5月21日)从佛山水业集团获悉,该集团参与的两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分别通过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和禅城区产学研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其中,“城市供水出水浊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如果在佛山58家水厂投入使用,每年可节省资金600多万元。
据了解,近日由佛山水业集团、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完成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的水厂投药控制系统”通过了由佛山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此同时,由佛山水业集团承担的2007年度禅城区产学研专项资金项目“城市供水出水浊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也通过了佛山市禅城区科技局组织的产学研专项资金验收。
据悉,2007年实施的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自来水的浑浊度小于1NTU(水浊度标准单位),要达到新标准的要求,水厂投加混凝控制和过滤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要得到相应提高。
“投药混凝系统是水厂的关键工序,若控制不好将会使出水水质不符合要求。解决了这一关键工序的控制水平,水厂出水水质的安全可靠性就能得到有力的提高。”该项目负责人徐廷国介绍道。他说,该技术推广应用后将使水厂投药控制自动化程度得以大大提高,从而有效保障出水水质。
据介绍,“城市供水出水浊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的成功可明显提高沉淀池出水浊度的合格率,减轻了滤池负荷,延长了滤池运行周期,降低了反冲洗电耗和水耗及净水剂的加入量。“该‘系统’有效提高了投加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了应对原水水质变化的能力,明显提高沉淀池出水浊度的合格率。如果全佛山市的58家水厂全部采用该控制系统,则每年可节约资金600多万元,其应用前景看好。”佛山水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国贤表示。
“政府支持企业对项目进行推广和产业化,企业则要解决实际使用问题,比如佛山水业集团可借此机会,通过更多产学研合作机会,以争创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级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禅城区科技局副局长杨劲莲表示,目前通过区的产权立项发现一批有发展前景项目,希望借这些项目能带动区内企业增加科研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