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水务人才>供水人风采 > 正文内容

供水人风采

听声者——日夜坚守只为用户有水喝

记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探漏队队长李国佳

作者:吕宁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13-11-22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听声者——李国佳,现年53岁,一名有着36年工龄的资深管道工人、15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保障市民喝上好水,无论寒暑率领着探漏队员巡查自来水管道,靠着自己灵敏的顺风耳用“听诊器”给地底下5000多公里的管道诊断。
在夜深人静时,李国佳和探漏队员们总会奔波在各个漏点的排查现场;在万家团圆的节日,陪伴他们的往往是刺骨寒风。在探漏时,为了快速判断流出来的是污水还是自来水,他们甚至用手捧、用鼻子闻……。作为探漏队队长,李国佳没有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故事,却用他的兢兢业业守护着管道,守护着城市宝贵的水资源。

  一听便知漏水处

  除了工作,李国佳还关心着徒弟小唐的成长,惦记着生病的老曹,队员们总是喜欢尊称他“佳哥”,他不知疲倦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凌晨时分,人们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正是探漏队工作的黄金时间。你看,佳哥正聚精会神地听着手中的探杆,握手的一端有一个听诊器一样的帽子,他把探杆的一端点在地面上,另一端紧贴耳朵,地下水管的呜咽声随之传来。“这里有一处漏水”,佳哥淡定的说,“这里的供水管道的材质是钢管,应该是条200管。”确定“漏点”后,修漏人员就在做了记号的地面上开挖。果然找到了漏点,确实是200口径的管道。

  仅2013年上半年,佳哥带领探漏队根据公司要求开展管道自查自修项目,先后在天河、海珠、白云、荔湾、越秀等中心区域修复了3216个漏点,至今年8月,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番。为自来水公司产销差的降低做出了较大贡献。

  疑似踩点被跟踪

  大多数的市民对他们的探漏工作不了解。一次,佳哥在工业大道排查漏水点的时候,还被热心的市民跟踪过。记得当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佳哥正在操作仪器探漏,但是他走到哪里,有个人总是在附近跟到哪里,那个人又怕被查漏队员发现,还不时利用路树伪装一下。不一会儿,一队巡警跑了过来,经过简单的询问,才知道是在查漏维修水管,而那位热心的市民早已无影无踪了。佳哥笑笑说,也辛苦了这位热心市民,不知不觉地就陪了我半个晚上,还找来了巡警。
  而更多注意佳哥行踪的还是漏点附近的居民,有些会直接质问他们在干什么,语气俨然像审问小偷。因为在排查管道漏水时,探漏员通常是这里看一下、那里看一下,不知道还真以为是在踩点呢。遇到这种情况,佳哥都会耐心解释。对方明白以后,往往会会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这里的管道是什么时候安装的,大概什么时候路面施工挖动过,大致的位置在哪里等等,这样一来,漏点的范围就被大大缩小了,查找漏点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仪器很好耳朵更灵

  近几年,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为探漏员配备了很多新科技装备。谈起新装备,佳哥不禁眉飞色舞地扳起了指头:有超声波相关仪、电子听漏仪、听漏棒、气体查漏仪、管线探测仪、阀门探测仪、水质分析仪等装备,这些设备的总价值超过百万。佳哥开玩笑的说,别看我们穿的裤子都磨破了,但是每次出动我们都是“百万富翁”。

  不管有什么新仪器,“听”都是实实在在的硬功夫。佳哥所率领的探漏队员都练就了一副好耳朵,他们排查的过程是:先靠耳朵听出异常,然后再进一步确定漏点。这个过程,“听”得出来是前提,各种仪器仅是个辅助工具。因为,各种各样声音差别极细微,工厂的机器声?水泵声?或者是管道漏水的声音?这些声音极其相似,再灵敏的机器也分辨不出来,只有耳朵是最可靠的帮手,常要靠耳朵来判断,因此,佳哥与同事之间的争论就经常发生,也正是在交流讨论中,他们才一次次准确找到漏点,排查出隐患。

  据统计,他们在紧急的爆漏事故现场,误差在1米范围内的漏点判断准确率已经超过90%,如果是进行主动听漏,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漏点判断准确率能超过95%。

  暗漏难查,明漏更甚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听门道”。听漏这门技术也是一样,外行人一般都以为只有看不见的暗漏才需要探,只要是水漏出来了,修漏时哪里水大往哪里挖就准保没错,实则不然。佳哥认为,在大量涌水的突发性爆管现场,才是最考验探漏队员专业水平的时候。“现在的沥青或是水泥路面都很结实,漏水会从路面最薄弱的地方冒出来,有时会有多个点同时冒水,真正的漏点和涌水处有时甚至相差100多米的距离。”

  最令佳哥难忘的是今年7月在广花一路的一次爆漏事故,大量自来水瞬间涌出,由于情况紧急,在听漏队到场前,抢修人员已根据图纸资料结合现场环境初步判断了漏点位置,并且开挖了一定的面积。佳哥率领听漏队员赶到后,判断漏点应该不是在冒水处,而是在行车道上。但这一推断还是让他们产生了很大压力,因为万一判断不准,造成开挖路面面积更大,损伤路面的赔付费用、堵塞交通造成社会损失,以及耽误抢修时间等都不得不考虑。佳哥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向现场抢修指挥报告,拍着胸脯说服了有关部门允许破路抢修。事实证明他对漏点的判断是正确的。说起一次又一次类似的情形,李国佳长吁一口气:“每当碰到这种情形,我们就象在手术台旁抢救病人的医生,没有一定的技术和勇气决不敢轻易下判断。”

  正是有着这一份敬业精神,李国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索引号:A-5165 作者:吕宁 作者单位:
分享到:
审稿: 复核:招毅 发布:林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