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供水管理>经验交流 > 正文内容

经验交流

确保饮用水安全 发达国家治水经验

作者:佚名 来源:环球杂志 发布时间:2013-07-11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温饱之后,人们自然要追求饮食饮水更加安全、更加健康。

  如今,在不少国家,自来水已可直接饮用,有的甚至比瓶装水更卫生,口感更好。还有的地方,医生直接用自来水给病患伤口消毒,足见自来水之清洁。

  其实,这些国家,在其工业化起步阶段,水质也未必安全健康,但它们之中的大多数,多年来都致力于开发饮用水处理技术,并通过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来进行治理和改善。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来说同样可以借鉴。

  法国:设立采水点保护区

  “三分之二以上的法国人每天都喝自来水,80%的法国人对自来水水质表示满意。”法国民意调查机构索福莱斯(TNS Sofres)能得到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法国对水资源管理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

  为保证6500多万人口的日常用水安全,法国政府根据水文分布将全国划分为12个流域,每个流域设有专门的委员会进行相对独立的管理。

  其中,设立采水点保护区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1992年1月3日颁布实施的《水法》明确规定,自来水采水点附近必须设立保护区。在距采水点较近的区域内,一切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水质的设施、工程、活动或项目等都被禁止或管制。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大国。上世纪50年代以来,法国农业迅速发展,但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各大河流和地下水也受到了严重污染。作为因应措施,法国政府陆续颁布实施了多项法令和决议,制定了多个行动计划,旨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改善自来水水源地的水质。

  在法国畜牧业大区布列塔尼大区,为降低该地区水域中的硝酸盐浓度,政府采取了向农民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储存化肥等一系列措施,这样就可以在最适宜的农时施肥,使农作物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氮肥,减少氮流失。此外,农业经营者如果承诺从事更环保的农业活动,还可以获取政府额外的经济支持。

  管理部门对采水点水质的监测也是非常规范和严格的。

  法国首都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自来水生产与输送服务由法兰西岛水工会负责。该工会水质和风险管理工程师茜尔维·蒂贝尔表示,大区卫生局本身独立于自来水生产与输送机构,水样分析又由大区卫生局委托给卫生部认可的实验室进行,因此检测结果可信度相当高。

  蒂贝尔说,一旦检测出水质不合格,省政府、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各司其职,协调合作,立即展开调查,尽快确定水质不合格的原因。同时,供水机构立即采取措施恢复自来水水质,并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等方式告知用水者。对于不合格的采水点,将暂停采水。严重情况下,自来水供应会被切断。

  在法国,水质信息对公众是完全公开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公布:一是市政府定期张贴水质检测分析结果;二是由负责自来水生产和输送的机构每年一次发布上一年水质综合分析情况。

  当然,公众还可以在卫生部网站上直接查询全国各市镇的最新水质信息。公开的信息包括采水时间和地点,总体评价,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学指标,铝、铵、铁、外观、颜色、气味、浊度和酸碱度等物化指标……具体公布情况根据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

  挪威:管网和设备每年更新1%

  今天远道而来的外乡人,看到奥斯陆峡湾里碧波荡漾,海鸥飞翔,游艇往来,白帆点点,很难想到40年前这里河水发臭、鱼虾死亡的景象。

  “我小的时候,河水又黑又臭。垃圾往河里扔,污水往河里排。”奥斯陆水务处处长派尔·克里斯蒂安森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这条河就在水务处后面。“你看,当时河上泛着厚厚的一层白沫,河面上漂着各种垃圾和无数死鱼。不仅如此,奥斯陆峡湾当时也在死亡。”

  而如今,经过几十年不间断的污染治理,挪威首都奥斯陆的50万居民打开水龙头已能喝上卫生优质的直饮水了。

  几十年间的转变,要归功于奥斯陆实行的水务“一条龙”管理。

  克里斯蒂安森介绍,包括自来水的供应,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管理,乃至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等,凡是与水相关的事务,都属于水务处的管理范围。

  目前,奥斯陆水务处管理着两个自来水厂、两个大型污水处理厂、27座泵站、128个减压站以及总长1550公里的自来水管网,共有500多名员工。

  员工这么少,怎么管得过来呢?

  克里斯蒂安森说,水务处几十年来不停地进行管网更新和设备改造,根据规定,必须每年更新1%,因此,管网和设备始终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水务处的运营资金来源于每家每户交的水费和排污费,收费标准由奥斯陆市政理事会确定,目前为每户每年3000克朗(约合3300元人民币)。收来的水费扣除水务处的运营成本后,结余资金不能作为利润处理,必须全部用于提升奥斯陆水处理能力的项目。

  随着奥斯陆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务处已开始规划开辟新的水源地和建设新的管道工程,以满足30年乃至50年后的居民用水需求。

  芬兰:用市场手段整合水处理体系

  芬兰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有10%的国土被水覆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经历了工业大发展,造纸厂在河湖周围聚集,而这,也导致湖水遭到严重污染,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逐渐地,芬兰人意识到了水净化和水源保护的重要性。经过半个世纪的治理,如今芬兰的大部分湖水已恢复清澈,水污染已踪迹难觅。根据芬兰有关机构的检测,现在80%的湖水、43%的河水的水质为优或良。

  有了清洁的水源,不需要经过太复杂的处理工艺,就能生产出直饮水。在芬兰街头的饭店和公司的自助餐厅中,饮料桶旁大多设有自来水龙头,人们可直接取水饮用。芬兰最大日报《赫尔辛基新闻》曾做过盲测,结果表明,自来水的口感甚至优于瓶装水。芬兰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则显示,芬兰自来水中的细菌比瓶装水要少很多。

  不过,近年来芬兰的饮用水处理开始面临一些问题。在赫尔辛基的皮特凯科斯基水厂采访时了解到,有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水处理厂房仍在使用,城市水网有些管道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

  “一方面,水处理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管网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水厂试验室主任拉克索说,芬兰政府正在制订规划,并尝试推出一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中一个办法是利用市场手段整合水处理体系。近两年,芬兰将赫尔辛基及周边三个卫星城的饮用水生产和污水处理体系进行了整合,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实体——赫尔辛基地区环境服务局(HSY)。这四个城市的政府共同出资,向HSY贷款,同时作为股东每年分红。HSY的日常运行由各厂厂长负责,重大决策由市政府和各厂代表组成的董事会商议决定。

  拉克索说,整合后,首都地区各个城市的水厂设备、水质监测结果、管网现状等信息实行共享,可以使决策更快、更科学。不过,由于牵扯了太多的利益相关方,每一项工作都要多重审批,增加了工作难度。因此,整合的全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新加坡:“谁污染,谁付费”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水资源并不丰富,目前生活用水一部分依靠从马来西亚进口淡水,另一部分依靠雨水收集。

  新加坡保护水源的首要举措,就是实现污水管网和饮用水系统的严格分离。

  在新加坡,很少见到空调排水乱滴的情形,这些污水都要经由专门安置的细管导入公共污水管网。按照规定,洗衣机、洗碗机、马桶等排出的生活污水,甚至晾晒衣服产生的积水,也都必须导入污水管网。为此,新加坡的水务管理部门专门颁布了一些建筑标准,要求开发商在建造房屋时必须遵循。

  新加坡是全球主要炼油中心之一,西部的裕廊岛工业区聚集着一些世界级的大型炼化企业。如此大规模的炼化工业园区,不可避免地会排放大量工业废水。然而,新加坡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严格立法、严格执法,基本保证了排入公共污水管网的工业污水符合相应标准。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三达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蓝伟光介绍说,新加坡处理废水污染的原则不是“谁污染,谁治理”,而是“谁污染,谁付费”。

  “谁污染,谁付费”的前提,是制定出严格的法律。新加坡的相关法律严格到什么程度?可以举一个例子:依照《污水排水法》第294章、《污水排水(工业废水)条例》等,排入公共下水道的工业废水必须不超过45摄氏度、pH值必须不低于6并且不高于9。这些法律还对工业废水中特殊物质的含量、金属的含量进行了细致规定。同时,严格规定废水中不得含有电石、汽油及其他易燃物质。对于超标情况,新加坡公共事业局专门制定了详细的税收细则。

  制定出法律法规之后,新加坡的执法是强有力的,以确保违法的成本高昂。

  公共事业局就是监管者之一,它不参与环保治理相关业务,只负责监管企业排出的污水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达标的企业将被高额罚款甚至关停。

  《环球》杂志记者走访了一家从事电子垃圾回收贵金属的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公司有自己的水质监测系统,以确保排放的污水在进入公共污水排放系统的节点前水质达标。

  公共事业局也在不断利用新技术对公共污水管网进行监测。2012年11月起,公用事业局耗资250万新元(约合1250万元人民币),安装了新的远程监控系统。如果工业设施排出的污水超标,监控系统会自动向公用事业局发送警报,并实时跟踪有害物质的浓度。

  2012年3月以来,公用事业局还安装了一套由1000个传感器组成的系统,用于监控排污管网的运行情况。如果污水流量高于正常值,传感器就会发送警报,公共事业局就能及时调查处理问题,保证公共污水管网的荷载不会过重。

  新加坡的亚洲新闻台近期还报道说,公共事业局正考虑加大对工商业排污违规的处罚力度,包括工业设施的排污,也包括一般商业机构的排污。违规排污者每一项违规行为可能面临的最重处罚,从原来的5000新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提高到1.5万新元(约合7.5万元人民币),也可能被判监最高达3个月,或者两者兼施。

  新加坡的严格执法举世闻名,这一处罚规定势必对违规排污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