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供水管理>经验交流 > 正文内容

经验交流

让我们把精力放到改善供水服务上来

作者:全新丽 来源:中国水网 发布时间:2008-04-22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专访澳门自来水公司执行董事范晓军

  近日,在2008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官员、专家、企业等对供水行业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思考,并对一些重要问题形成了行业共识。中国水网记者在会议期间采访了澳门自来水公司执行董事范晓军博士,作为在水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专业人士,他熟知这个领域的发展状况,也一直关注着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话题,他有着独到的见解。

  对改革之路的坚持,是给市场的一颗定心丸

  在清华大学和中国水网主办的2008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李东序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水业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政公共事业,特别是水业,在我国市政公共事业改革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范晓军对此颇感欣喜,他说,这说明中国水业的改革还将继续,李司长的讲话给这个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现在市场上杂音比较多,还有些问题不太清楚。虽然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的加强,但是,最起码从业者可以看到大方向是不会变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给投资人、给市场带来一个很强的信号,可以这么讲,这是今年这次会的一个亮点。”

  如果没有这个确定的大方向,大家会感到彷徨,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也非常不利。很明显,水业的资产是没人带得走的,投资人投资之后,能把水带走吗?能把水厂和其他设施带走吗?范晓军说,应该看到,这些大公司既然有大手笔投资,那就不会只是顾及眼前利益。特别是对一些负责任的企业来说,它追求市场信誉,不会做“丢面子”的事。

  “这次政府能给出这样一个信号,让大家都有信心了:只需要考虑努力做好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可以了,不用担心其他了。”范晓军说,在改革中总结经验继续向前,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不能因为这么多改革案例中有个别失败的,就全盘否定。他的话,代表了大部分水业人士的心声。

  溢价,最应该忧虑的是投资人

  说到大陆的水业市场,范晓军评论说,目前它正处于一种多元化状态,不同的运营方式都有,还属于探索的阶段。自去年以来,争论很多的溢价问题也是和现状有关的。

  范晓军对中国水网记者说,对于溢价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为什么呢?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这个事情已经是现实存在了,既然它做到有买有卖,而且成交了,这就说明社会有这个需求。对于既成实施,大家要去接受。当然,讨论讨论也有好处,让大家冷静一下。”

  范晓军认为,对于溢价这个市场现象的出现,大家予以关注是应该的,但是,这里不存在对错的问题。市场有这种需求,所以有这种结果出现,这种结果让很多人忧虑,大都是替政府忧虑,替老百姓忧虑。但是,不用替老百姓太忧虑,因为水是生活必需品,基本生活是要保障的,没有哪个企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尽管在某种状况下,服务可能差些。也不用替政府方忧虑,政府不会一味偏向投资者而不顾老百姓的利益,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讲,政府甚至还存在忽视投资人利益的倾向。

  因此,政府和老百姓不必有太多忧虑,相反地,投资人更应该感到忧虑。

  现在谈论溢价,好多人都把精力放到表面现象上。范晓军说,实际上应该分析一下投资人的股权结构或者资金来源。投资人愿意出这么多钱,说明它有实力,比如一些大企业,它说服它的合作伙伴、股东,去冒溢价这样的风险,那说明它可能已经把风险分散了。它那些没有站在第一线的合作者,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风险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所以大家更应该向投资人这个方向予以关注。“投资人的合伙人尤其要对溢价风险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市场是无情的。你出这么高的价格,市场也接受,当然可以去做,但是最终结果会怎样也需要你去承受。”他说。

  另外,很多人把溢价和水价联系起来,范晓军认为,两者之间有一定联系,但是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项目溢价反倒给涨水价带来压力,因为人们会认为是溢价带来水价上涨,因而产生更多阻力。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好多城市还没改革,或者说改革还在进行当中,这些城市的水务企业,个个也都把水价提上去了。当然,改善服务、提高水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百姓满意,这些都需要投资,可能最终都要在水价上体现出来——如果入不敷出,哪个企业能够长久运营下去?

  2008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一些公司介绍了自己的服务理念。范晓军说,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在经过一阵疯狂之后,这些公司终于觉得,需要展示一下自己在技术、管理、运营上到底给当地人民来了什么好处。”而不再把溢价、期末资产处置等问题做为首要关注。他说,中法水务一直都对技术、服务等非常关心,在兢兢业业地去搞供水服务,而不是陷于某些争论。其他的大公司也应该出来讲一讲,它到底给投资的城市带来了什么,也让行业里认识一下:你来投资不单单是为了赚钱,还要提升行业的水平。而在这个层面上,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澳门供水专营模式的可资借鉴之处

  据中国水网了解,澳门供水项目是政府资产处置模式的典范之作。1985年,澳门政府出于提高效率、增进服务的动机,借鉴了法国的特许经营模式进行了供水改革。引入的投资人——中法水务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而进入,只注册了少量资本的运营服务性公司,政府将原来形成的数亿水业资产交给这个新公司经营。新公司通过经营收益继续按照政府规划进行投资。新形成的资产在完成折旧后,交回政府,但继续在经营期限内经营。曾为澳门自来水公司项目做过执行20年后的系统评估的水业专家——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澳门供水改革20年下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模式值得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和借鉴。

  “在供水行业,澳门供水项目是比较传统的案例,专营模式做了20多年,时间证明比较成功,好多人都把其做为一个案例来研究,借鉴供水专营方面的东西。” 范晓军对中国水网记者说,其实这个模式在大陆也有应用,比如象重庆、三亚等中法水务的几个项目,其具体操作方式都跟澳门的模式比较接近。

  在澳门供水项目中,澳门政府不以投资收益率作为制定水价的原则,而是以经营收入为基数制定合理水价,较好的体现了城市水业的服务业性质。正是由于对这一本性的正确认识,澳门供水项目得以顺利完成20年的经营合同,并得以延期。范晓军说,在专营合同里,投资人就向政府承诺,“满足水量、水压和水质方面的要求,还有客户服务方面的要求。”说到做到,20年过去了,投资人没有让政府和公众失望。他还重点介绍了自来水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定期做一些客户服务满意度的调查,跟政府有比较密切的沟通,同时,也做一些第三方的独立市场调查。合营后的澳门自来水公司专门建立了“客户联络小组”,大的客户群体——工联、妇联、街坊会(类似于我们的居委会)、酒店业协会、饮食行业协会等,都有代表在这个联络小组中。每年,这个小组会召开三次会议,向客户代表介绍公司政策、活动、措施,同时听取这些利益团体对自来水公司的建议、要求。

  范晓军说,供水服务不是单方面的。在去年的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他就讲了这个观点,供水服务有很多利益的关联方,包括政府、客户、股东、员工,还有其他利益相关的社区、社团等。澳门自来水公司是尽量照顾各方面利益,与每一个群体都加强沟通,他们的运营模式是追求各方利益最大化,以整体社会利益为重,而不是只考虑某一方的利益。比如对于员工这一方,给他们提供培训、晋升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薪金、福利待遇,让他们能够看得见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前途。

  这些好的做法、模式正逐步在重庆、广东坦州等供水项目中推行、使用。

  另外,在运营方面,中法水务很重视漏损率的降低,减少所谓的无收入水量,每年澳门自来水公司都会给中法水务提供技术支持,传授实际经验,在水表计量、管网管材的使用、接驳、检测、探测等方面,为中法所运营的项目提供帮助。而澳门自来水公司做这些事情是有其基础的,它的漏损率控制在11%左右,这是相当低的数字了,而在专营合同之前是40%。

  范晓军对中国水网记者说,漏损还可以再降低,但是这里有一个平衡的问题。自来水公司可以再投入更多的资金,把漏损率进一步降下来,但是节约的水可能满足不了投入成本,所以要权衡两方面的利弊。

  在水价调整方面,是依照和政府签定的专营合约来进行的。政府对自来水公司的调价要求统一考虑,同时,综合社会上的要求,再决定是否批准水价调整。澳门自来水公司现行水价维持在1997年的水准上,2000年还根据情况下调过水价,这是难能可贵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