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厂运行 实现减排节能
佛山水业集团“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的节能与优化研究及应用”项目通过验收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当前我国对工业节能减排极为重视。供水企业如何在保证水质达标的前提下,优化制水过程的运行,降低消耗,以实际行动实现节能减排越来越备受关注。
早在2008年5月,佛山水业集团就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展“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的节能与优化研究及应用”的跨学科的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建立水厂运行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运行方案,使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日前,“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的节能与优化研究及应用”项目在佛山市禅城区产学研专项资金项目验收、佛山市科技成果鉴定会上通过了成果鉴定。
据项目负责人佛山水业集团徐廷国经理介绍,该项目涉及到制水工艺、设备、自控与优化,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包括:水厂混凝投药过程的投药量建模研究;水厂混凝投药过程的投药量控制方法研究;滤池过滤过程的优化运行研究;加药混凝沉淀与过滤过程的综合优化研究。国内已有一些高校的学者对该项目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存在各种制约因素,目前仅仅处于理论与仿真研究。
经过长达两年多的研究,该项目攻克了四大技术关键。在该项目的验收及成果鉴定会上,由八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所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所作的技术研究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过质询和认真讨论,一致认为:项目根据水厂长期的运行数据,建立了混凝投药过程的指数模型、分段线性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准确投药控制提供了依据;研究出将理论与实验数据相结合的过滤过程的水头损失的新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优化水厂过滤工艺,提高水厂自动化水平,达到节能效果;推导出最佳投药量和最佳待滤水浊度的公式,经沙口水厂实际应用,理论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利用31#滤池,对沙口水厂的过滤过程进行了优化运行研究,延长了过滤周期,减少了反冲洗次数和反冲洗消耗,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的节能与优化研究及应用”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
徐廷国经理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市的水厂至少有50间以上,全广东省约有1000多间水厂,至于全国的水厂,数量超过15000间。国内各个水厂处理工艺基本类似,每间水厂一般有几条生产线。建立水厂运行数学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去求解水厂的最佳运行工况,使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目前项目的研究结果来看,过滤过程具有较明显的节能潜力,加药过程也有降低加药量的可能,因此,水厂优化运行的节能效果实在可行,项目成果有可观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