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水业回访汶川水磨 了解大岩洞水厂现状
听取水厂厂长的介绍
3月31日-4月3日,佛山水业集团董事长曹国栋、党委副书记徐达雄一行10人(下称:参观考察团),对成都水司、汶川水磨重建及水磨镇大岩洞水厂进行为期4天的参观学习。
在乘车前往汶川水磨镇前夕,参观考察团到成都水司供水六厂进行了参观学习,并与成都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贾代林、供水六厂副厂长刘敏等针对供水调度、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据了解,成都水司供水范围为200多平方公司,服务人口400多万人,日供水能力为178万立方米,其中供水六厂供水能力约140万立方米,占总供水能力比例近八成。成都水司现日均实际供水量约150万立方米,其中60%以上为生活用水,时变化系数约1.38。
原水取自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水质较好,浊度较低,且从水源到水厂、水厂到用水区域基本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进行输配,在成本控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城区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和服务行业用水,工业用水所占比例仅5%,用水时段较为集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水需求越来越大,现有供水能力不足。期间,成都水司有关人员与我司技术人员就水力模型的建立、第二水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4月1日一早,参观考察团从成都出发前往阿坝州水磨镇,一路上经过映秀镇、映秀中学地震遗址,感受到当时强震时山崩地裂、满目苍夷的情景,但更多看到的是在援建后焕发新颜、古乡朴里、勃勃生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映入眼前的是“飞鸿广场、南海桥”等地名,岭南祠堂、典型的镬耳山墙……令人不免觉得来到佛山某座古镇的错觉。不过,羌族的羊头标志、藏式白塔,提醒着这是有着千年历史的西羌文化古镇——水磨镇。
参观水厂
下午,在水磨镇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参观考察团一边参观学习,一边感受这水磨镇“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的规划理念。据介绍:佛山在对水磨重建规划中将其“多民族”特点巧妙糅合为一体,其中的汉族特色之一就是体现佛山韵味。如今的水磨镇,每一栋沿街房子楼上住人,楼下商铺;未来将大力发展休闲农家旅游,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
谈到灾后重建,镇政府人员满怀深情,详细介绍了灾后重建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佛山援建队员如何利用水磨老街传承古镇肌理的“定海神针”确定修旧如旧的援建方针、如何通过规划引领水磨百姓解决眼前生计以及长远发展的问题,盛赞佛山援建队员以“超常跨越”的水磨速度和“锐意创新,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铸炼了“人生能有几回搏,奉献热血铸水磨”的水磨精神。
通过耳闻目睹水磨重建成果,感受佛山援建在短短两年时间,在昔日的那片废墟上,一个遭遇旷世灾难与深切悲痛的不幸小镇重获新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羌笛何曾怨杨柳,春风吹生新汶川”。
参观考察团还参观了佛山水业集团参与援建的大岩洞水厂,听取了水厂运营状况以及现存主要问题的介绍。针对水厂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佛山水业集团表示,将积极配合援建中心及当地政府巩固援建成果,确保灾区供水安全。
(作者单位: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