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独家资讯 > 正文内容

独家资讯

守着珠江的珠海,也喊“渴”?

作者:吴海珍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24-10-09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珠海这座海滨城市,由于常年雨水丰沛且紧邻西江,往往令人以为它是一个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但你可能不知道,珠海供水其实一直与缺水和咸潮进行着“抗争”。


“缺水”的现实

  珠海虽然年平均降雨量可达1770~2300毫米,但时间分布不均,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而旱季降水稀少,个别年份的冬季甚至会出现滴雨不下的情况。加之珠海缺乏天然湖泊作为“蓄水池”,受地形条件限制难以建设大型水库。因此,尽管有大量雨水,但都哗啦啦地流入大海,本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


珠海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


  可能有人会说,珠海还有西江呢!诚然,珠海所依赖的西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及珠江流域的主要支流,为珠海带来了充足的水源。然而,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珠海的水资源高度依赖于西江,而西江的水量却深受季节波动影响。特别是进入枯水期,西江上游来水急剧减少,海水上溯形成咸潮,使得珠海难以抽取淡水。


  如果说,本地可利用水资源有限,是珠海水资源现状的“内忧”,那么咸潮就是其不得不面对的“外患”。


1998-1999年咸潮期间竹仙洞水库水位降到最低点


1998-1999年珠海经历严重的春旱咸潮,无法正常取水。珠海水控集团供水公司采用临时应急措施在凤凰山水库安装抽水泵,抽取最低水位的垫底库容以渡难关


小知识:什么是咸潮?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或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的水文现象。咸潮多出现在河流的枯水期,当河流流量不足、水位较低,海水便会倒灌与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珠江水系由多个入海口流向大海,水量较为分散,当河流后劲不足加上天文大潮的出现,咸潮便容易乘虚而入。


  在咸潮的影响下,为确保自来水安全达标,供水系统对河流的取水量将会锐减,也进一步增加了淡水供应压力。近年来咸潮有不断加剧的趋势,供水形势愈发紧张。



摘自中珠江一体化相关资料


2003年咸潮期间供水公司送水进社区


  随着珠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生产的扩张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用水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根据珠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随着未来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发展,缺水问题将日益加剧,预计到2035年,缺水率将达到32.4%。


应对之策

  在过去几十年的探索中,珠海通过不断上移取水口,分步扩建或新建水库、泵站、管网,因地制宜为珠海人造一条“大江大河”,形成了“江水为主、库水为辅、江水补库、库水调咸、江库连通、库库连通”的独具特色的珠澳原水供应系统,为珠澳供水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006年实施平岗-广昌咸期应急供水工程(“西水东调”一期),珠海兴建从西部连通东部的近二十公里长输水管线


2017年11月,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西水东调”二期)动工建设。图为采用顶管机头的施工现场


2011年珠海建成最大的“水缸”——竹银水库


  而珠江委在枯水期组织实施的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度,对保障珠海、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供水安全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2023-2024年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度为例,西江龙滩、岩滩、大藤峡和北江飞来峡等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超过5.8亿立方米,有效压制了珠江河口的咸潮。珠海市平岗、竹洲头泵站抽取淡水的几率分别提升至60%和83%,累计抽取淡水1421万立方米,各供水水库均止耗回蓄。



大藤峡水利枢纽


  大江澎湃,不舍昼夜,“大手笔”改造山河后,也需要我们“节”尽所能,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杜绝“半瓶水”浪费,及时修复家中漏水设备,让我们一起,从生活里的小细节做起,养成节水好习惯。

索引号:A-15622 作者:吴海珍 作者单位: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分享到:
审稿:沈诗岚(编辑) 复核:林桂全(副主任) 发布:陈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