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闹水荒7天供水1次 岛民半夜守井等取水
连日来,粤东南澳岛上的群众正在千方百计寻找解决水荒山泉水源。
随着旱情的加剧,南澳县不断调整供水计划:从今年9月5日开始,实行2天供水一次;从9月15日开始,实行4天供水一次;国庆长假过后,再次调整为7天供水一次。国家防总、广东省三防指挥部对南澳旱情高度重视,已派出抗旱工作组进驻南澳岛,指导抗旱工作,并拨出经费支持。
历史降水最少年份或要改写
笔者从南澳县气象局获悉,从今年的1月至10月11日,南澳岛的降雨量只有774.6毫米,是往年正常降雨量的一半略多,而历史上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76年的812.3毫米。也就是说,如果在接下来的二个多月的时间里再没有降水的话,2009年可能成为历史上降水量最少的年份。
南澳岛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海面,常年气候温和,但雨量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6.8%,长期“靠天吃水”,是典型的水源性缺水地区。
据南澳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至10月5日止,全县山塘水库蓄水总量仅为139万立方米,比多年同期的554万立方米减少了七成多,可供饮用水124万立方米,这其中还包括了约40万立方米的“死库容”,只有淤泥无法抽水。在没有降雨和“过境水源”支援的情况下,按现有的耗水速度,岛上山塘水库蓄水量只够维持到明年初春。
岛民半夜守着水井等取水
如果不是政府的计划供水方案,南澳岛的饮用水不可能维持到现在。今年2月,南澳县三防指挥部工作会议未雨绸缪,部署计划供水。
持续的高温干旱,对岛民的生产及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庆期间,笔者在县城西面一处半山腰上看到,2位中年妇女正在洗涤衣物,而旁边的井里已干涸见底,露出石头。据旁边一位妇女介绍,她打上一桶水要等上一个多钟头,等水淀清要半个钟头。未到供水日期,县城有水井的地方都围满了打水、洗衣的群众,马路上,肩挑手提着大桶小桶的群众比比皆是。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古代才见到的轮水公议和取水约定,一些群众不得不半夜守着水井取水。
让海岛群众愤愤不平的是,今年的台风特别怪,基本上是只兴风不作雨。以前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是南澳食用水的重要来源。
邻居们合资挖井自救
为解决用水困难,岛上的干部群众各显神通进行自救。10日上午,笔者在县城光明路一离田头不远的宿舍区看到,这里的几户人家共同出资3000多元打了一口水井,然后接上水管,用水泵引水至各家各户。而在地势较高、难以抽到自来水的人家,就在自家的院子里修筑地下大水井,等到供水日时便大肆蓄水,“一次蓄水几十担不成问题。”一老者无奈地说。而达到饮用标准的多处山泉,更成了岛上群众的“救命泉”。
面对严峻旱情,南澳岛全民总动员,采取多种手段节水、蓄水,对县城众多水井进行排污、清淤,截取、拦蓄山泉,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并做好从陆地运水上岛的准备。笔者从南澳县政府最新获悉,总投资需2.8亿多元的南澳引韩供水工程去年获批立项,该县正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启动这一引水工程,将韩江淡水经过海输水管道引上南澳岛。该工程建成后,南澳缺水史将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