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供水技术>技术论文 > 正文内容

技术论文

加强水质监测管理,提高供水安全保障

作者:谢秋明 陈文丰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13-01-04 点击数: 字号:【

  摘要:区县一级供水企业,要实现稳定达标、水质安全的目标,面临诸多挑战,最根本解决办法和途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水质为核心目标,实现“从源头到龙头”全覆盖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而这也需一个渐进式、逐步提高的过程。澄海区水司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加强水质管理和监测能力建设,并不断朝此方向努力,进一步促进水质全面达标,不断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饮用水;供水设施;水质管理;达标;安全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新国标”),根据各地实际,设置了一个5年过度期,今年7月1日起已全面强制执行。5年贯标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及供水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不懈的努力,如加强供水督察和监测、加强水质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工艺设施及管网改造、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等,确保供水水质稳定达标及朝着此目标迈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不足及问题。本文谈谈澄海区水司实施“新国标”以来所采取的措施和做法。

  1. 设置目标

  贯彻实施“新国标”以来,我司逐步确立以水质安全为水质总体核心目标;分解水质总体目标,确定各制水工艺环节内控目标,并建立部门和个人的责任机制;努力提高全员的稳定达标、安全供水意识。

  2.采取措施

  我司根据自身现有情况,逐步完善提高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渐进式、逐步提高水质监测能力,积极建立供水区域内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点自我检测工作,从而最终实现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

  2.1 严格贯彻“新国标”,不断提高水质检测能力

  2007年实施“新国标”以来,我司严格按照“新国标”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检测有关标准、方法,定期检测下属水厂的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并定期向本区卫生、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供水水质检测数据。目前我司具备“新国标”常规指标42项以上的检测能力,并配备毒性检测仪。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除派相关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培训外,还定期对各类检测人员进行理论及实操技术技能的考核。目前在职检测人员均通过省水协、省技监局化验技能的考核,全部持证上岗。

  2.2 加强水质管理

  建立供水水质情况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建立水质检测资料的月报、年报和污染应急报告制度。公司制订了完善的水质检测制度,供水设施定期巡查和维修保养记录,所有净水剂和与制水有关的材料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记录,并向供应厂家索要产品三证。车间、水厂化验室每2小时对源水、滤前水、滤后水、出厂水进行常规检验。中心化验室负责对管网水的检测,开展42项常规项目检测。非常规项目的检测委托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2.3 建立水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制定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预案,落实应急处理设施和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水质事故的能力。每年安全生产月选取一个预案进行演练,旨在提高供水突发事件预测预报、技术处置能力和协作配合水平,达到了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完善预案的目的。

  2.4 改造工艺设施

  按照住建部《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要求,针对部分工艺设备陈旧的状况,采取改造与建设相结合、以改造为重点做好净水工艺技术改造工作。2007年已对第一水厂3组无阀滤池的配水系统、加药系统、在线仪表等进行改造;2011年8月投资约120万元对一厂2万立方米/日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一厂2万立方米/日双阀滤池始建于1997年,属于大阻力配水系统,运行14年来,滤层经常出现漏砂和阀门过水现象,影响了正常生产和出厂水水质。技术改造主要是清理滤池滤砂、原配水管拆除、新配水配气系统安装及滤料填装。改造后的滤后水水质达到1NTU以内,效果明显。2010年9月起,两座水厂均采用二氧化氯替代液氯进行饮用水消毒,进一步提高供水安全。

  今年以来,继续进行两座水厂设备改造,更新部分机组、阀门及排泥设备等,投资约125万元。

  2.5 加快供水管网建设改造

  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第二水厂三期贷款还本付息任务后,今年全面启动管网改造计划。继续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并采用UPVC、PPR、PE等新型、环保管材对灰口铸铁管、镀锌管、水泥管等市区老旧管网逐步进行更新改造。对经常出现浊度超标的管道,有计划地进行冲洗,逐步减少水质发黄、发浑等现象。今年澄海城区管网改造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项目已经完成招标工作,目前正加紧组织施工中,改造后可有效提高管网水水质。同时,将加快推进15个趸售社区直抄改造工作,项目估算1.46亿元,资金筹措将采取区政府、各街道、村居及受益户、自来水公司共同出资的方法进行,我公司负责出资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5%。

  3.努力方向

  3.1 实事求是,合理确定水质规划

  区县一级供水企业,因受资金、场地、设备、人才等方面是限制,要达到具备“新国标”106项全分析的水质检测能力难度极大,因此,我们明确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水厂工艺改造和管网改造上,确保水质达标,非常规项目检测通过委托方式解决。

  3.1.1 水质检测仪器设备选择及规划

  水质检测仪器设备选择及规划的总体要求:一是能够满足常规水质检测工作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线水质检测仪器的配置和应用;三是适当配置便捷、快速,定性或半定量的原水水质和供水水质的应急检测设备,以便对突发性原水严重污染或供水水质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水质判断,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3.1.2 水源保护和监测

  根据澄海区域内饮用水源监控预警系统未建立的实际,我公司在“十二五”水质规划中提出在线检测升级计划,分期分步实施水质在线检测系统,初期计划在水源地安装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在线仪器,今后条件成熟再扩大至各管网水质检测点,使水质检测从源水到出厂水、管网水的全过程覆盖。我们根据源水水质状况和主要水质安全威胁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在线监测仪器。远期目标主要是促成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建立澄海区域内韩江流域水质监控预警系统。

  3.2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

  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关于印发<城镇供水安全技术管理体系评估指南>的通知》的要求,认真对照相关条文标准,组织进行安全技术管理体系评估工作,做好各个环节的落实,确保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落实,全面保障安全优质供水。

  3.3 进一步推进管网改造力度,控制二次污染

  今年7月30日,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贯彻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工作的通知》精神,由汕头市水务局、卫生监督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组成的供水水质检查小组,对我公司出厂水进行现场取样检测,我公司抽样送检的出厂水完全符合106项指标。但日常供水服务投诉中,水质污染投诉占了约70-80%的比例,说明管网二次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部分市政管道和用户表后水经常出现早上自来水浑浊或发黄的情况,供水企业只有积极推进管网改造力度,采用新型管材,更新改造老旧管网,才能改变上述情况,进一步改善用户水质。

  3.4 科学合理制订区域供水发展规划,分期分步按规划实施

  供水作为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必须配合城市规划进行规划建设,从而实现城市供水与城市建设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供水企业应认真调查供水管网现状,做好管网更新改造。提高管网的安全可靠性,消除易爆管段,降低管网漏失率,改善管网服务压力,降低管网能耗。

  4.存在问题和建议

  4.1 水源安全保护仍存隐患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日益严重给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防护体系和保障措施相对薄弱。因此,政府应严格执行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将饮用水源地保护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建立部门联动的水源保护机制,加强水源地日常巡查,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4.2 规划的编制论证相对滞后,供水建设多服从于政府意向

  供水建设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至关重要,随着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尽快启动全区供水发展规划编制论证显得尤为重要。按照“略有超前、协调供水、保障供水、安全供水”的要求,建议政府尽快包括从水源现状评价、保障水源水质安全、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管网规划等方面进行规划编制,以实现全区优质供水、安全供水及构建饮用水安全应急体系的目的。

  4.3 政府对供水工程的投入不足

  各地城市建设维护费对水厂和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建设投入不足,与供水公益性质不匹配,供水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各级政府应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要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划出专项资金,重点解决管网建设改造、供水监测能力、水质督察、备用水源建设等。

  5.结束语

  饮用水质全面达标、安全供水的目标实现,其核心及根本保障是供水企业建立完善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并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渐进式提高水质监测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是现实可行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
  [2]城镇供水安全技术管理体系评估指南[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
  [3]张金松.净水技术改造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试行)[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

分享到:
编辑:林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