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与红蜓,时光的留白之美
在这秋高送爽的清晨,我循着金钟湖那12公里环湖碧道漫步,秋风掠过湖面,携着清润的水汽拂过发梢,澄澈如碧玉的湖水,将蓝天、远山与岸树的倩影工整对折,铺展成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行至画卷入口处的小湖一角,几片残荷悄然闯入视野,让我不自觉驻足凝望。
犹记盛夏途经此处,曾见“晨露香荷”的盛景——绿叶接天,红花映日,满湖生机盎然。而今再望,却见荷叶褪去葱茏,有的蜷曲如古铜色的小盏,有的斑驳着黄与褐的印记,静静浮在水面。我轻声叹道:“原来残荷也有这般韵味。”风过枯梗轻晃,似在细数盛夏蝉鸣与此刻湖光,低吟着时光的故事。

秋水如镜,映出残荷疏影。叶片早已褪去盛夏的葱茏,成了一幅天然的泼墨画——黄的似凝脂,褐的如古木,灰蓝的像被雨洗过的青石,斑驳的纹理里,尽是时光蚀刻的痕迹。一片阔大的残叶浮在水面,水珠点缀其上,似碎玉落于画布,随意却又精巧。

忽然,一抹橙红撞入这清寂水墨世界。一只红蜻蜓静立在弯曲的枯茎上,薄翅透明如纱,在晨光里泛着琥珀般的柔光。它似为残荷的风骨所引,以轻盈姿态与枯寂荷茎达成奇妙共生——枯槁与鲜活相映,沉静与灵动相融,在这一刻美得恰到好处。

残荷的美,本就在于不完美。那些蜷曲的边缘、断折的茎干,都是与季节博弈后留下的印记,每一处残缺都在诉说曾经的繁茂。而红蜻蜓的到来,更给这残景注入了一丝灵动的生气,仿佛在提醒我们:衰败从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生命韵律的开始。

当风掠过水面,枯茎轻晃,红蜻蜓振翅欲飞又落定,水面的倒影随之漾开又重合。这动静之间,残荷的沉静与蜻蜓的灵动,共同编织出秋的诗意。原来,美从不是单一的绽放,更是残缺与生机的对话,是时光在留白处写下的温柔注脚。这般残荷与红蜓的邂逅,何尝不是世间最雅致的风景?
索引号:A-16615
作者:黄少纯
作者单位:中山公用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上一篇:扎尕那行记:于秘境中见天地,于沉静中归本心[ 09-29 ]
下一篇:没有了!

